background image

会,

TPM 的由来的实际原因)

既有对美国生产维修体制的继承,又有英国综合工程学

的思想,还吸收了中国鞍钢宪法中工人参加、群众路线、合理化建议及劳动竞赛

的做法。

TPM 在中国的推广应用

一、企业设备管理模式初始状况

    从 1949 年建国到 1966 文革开始的 17 年,中国工业、交通等行业企业的设备管理方式,基

本上在两个范畴内交叉运作。

    1.学习、借鉴前苏联在工业领域(主要是在机器制造业)中推行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即

计划预防修理制度п.п.p.)。它对我国国营工业企业设备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

(1)按照磨损理论建立起来的、细微的设备修理周期结构;(2)逐渐发展丰富的、详尽的设备修理复杂

系数;

(3)不断完善的、严格的设备大修理计划;(4)封闭式的、严密的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机构设置。

    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形势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该模式发生了较大

变化,有的得到改进,例如修理周期结构中的中修变成了项修;有的变化很大,例如企业设备大

修计划已不严格执行,社会化修理比重加大;但也有的仍在坚持使用,例如在一些行业修理复杂

系数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2.根据国情和经验的积累,我国不少行业企业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填补了前苏联模式的不完

善与空缺。例如,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以加强设备现场管理,就有成功的突破。上世纪

60 年代初,

^***主席提出的鞍钢宪法,其中的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三结合管理和开展技术革新的要求,对

企业设备管理产生深刻影响。例如,首先在机械行业推行的

三好、四会、润滑五定、分级保养等

专群结合的管理与维修措施都坚持实行并收到很好效果。

    不仅如此,发动群众的思想还被日本学术界吸收到影响广泛的全员生产维修”(TPM)学说中

去。

1980 年日本设备维修协会专务理事、TPM 的创立者和推广者中岛清一访华时,就明确指出

TPM 全员思想来源于中国。

    但在这个时期,因为工业体系尚未健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先进技术应用比较少,特别是

管理观念较陈旧,故还不可能形成成熟的先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

PPT(P7)TPM 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