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设计相同。加层后的计算结果,底层部分柱轴压比超出了规范要求,

我使用了较为常规的粘贴钢板加固法,使得超限部分的柱都满足了要

求。而关键的部位是转换层的框支转换梁,由于增加了

层的荷载,

而原设计中由于截面的限制,并没有过多的安全储备,因而出现了多

根梁的受弯及受剪承载力不足。通过外粘型钢和粘贴钢板法解决了部

分承载力不足的框支梁,但有两根梁由于梁上承托的的剪力墙墙肢的

端部距离梁端支座处很近,造成了抗剪无法满足,试过增大截面,支

座加腋,加支撑等方法都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增大截面,更被证明

了是个笨办法,不仅影响建筑观感,而且由于加大了梁的截面,同时

增加了框支框架的侧向刚度,进而吸收了更多的水平地震作用,其结

果就是梁截面增大的同时,其剪力也随之增加。在经过试算和思考后 ,

我决定通过植筋增加墙肢长度,把墙肢的端部拉到支座处,这样整根

框支梁上就是一片完整的没有洞口的剪力墙,相当于一个深梁的受力

模式,剪力超限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对于这两根框支梁的处理可以

说是由于建筑帮了忙,允许让结构加长了墙肢,而对于另外两个临街

的框支梁则没有这么幸运了,无法加长墙肢,也无法加支撑,普通的

粘钢、缠绕纤维材料、外加预应力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我

进一步分析了这根梁以及相连构件的受力情况,发现与这根梁相邻的

框支梁承载能力有较大的富余,如果能让相邻梁分担一部分水平力的

话,问题将迎刃而解。因为是临街面,没法在改变截面上作文章,通

过对转换层以上标准层的观察,我把目标锁定在了两根框支梁之上的

剪 力 墙 之 间 的 窗 台 栏 板 上 , 原 设 计 中 的 栏 板 仅

100 厚 , 属 非 结 构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