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神气质。

 在十一学校的场地上,当我们环顾四周,高低起伏的地形及浓密清翠的树木自然、

质朴,我们回望青山,远眺大海,无不被这自然美景所陶醉。教育的缘起不就是在树下的浓
荫中交流、传道吗?就让我们背山面海,在这山野之间

"种"下建筑吧,我们称其为"山海间

的小筑

"。孩子们将会在这诗画般的环境中充分地感受与自然的共融。

 
2. 规划概念——山·海
山海厅岛海云天,一场两区内庭连。在设计中,我们以山为背景,山前临路设置校前广场,
而后把以入口大厅为核心的建筑集中布置在山前较高的台地上,再次是两个运动场及风雨
操场,按四块台地顺次跌落面向大海,最前的风雨操场绿化屋顶,仿佛是浮在海中的绿岛
…… 建筑及场地依次形成的自然序列,向背后的山及远处的海无限延伸,形成"山场厅岛
海云天

"的化境。通常的九年制完全中学,需分为中学、小学两部分。为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本项目将中小学共用的礼堂、艺术教室等集中起来组成公共艺术中心,形成

"一中心服务两

校区

"的功能格局。于是,山前高台上的建筑,便形成了北、中、南依次沿山布置的三组团布

局,顺山势而建的弧形廊厅随山势起伏,将两校区一中心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

"一

场两区内庭连

"的格局。廊厅内随地势时而拾级而上,时而随坡俯行,宛若在海中漂浮,别

有一番情趣。
 
3. 造型构思——形·势
山丘和海滩交汇,滩的开阔带来风的飘逸,让人不由得想到飞翔。建筑坐落在海边起起伏伏
的绿坡上,红色的砖墙自然、朴素;屋顶造型是由一系列面向大海的不规则折面组成,这些
折面的创意来自于海鸥展翅飞翔的姿态,在耀眼的阳光下灵动欲飞;廊厅高低起伏的弧墙
宛若层层叠叠的海浪;墙面上不规则分布的窗口隐喻着飞溅的浪花

…… 山水间,绿坡、墙

面、屋顶都被赋予了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用材上,用暗红色面砖、

KP1 砖和木材等

更加接近自然的材料与混凝土、玻璃和涂料交织在一起,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由于结构
形式突破了砖墙体承重的形制,砖也就被解放出来,自如排列的外层

KP1 砖饰面,给建筑

带来了生机与趣味。
 
4. 功能分布
中学部、小学部、艺术中心这三个既独立又需要连通的区域,在

"海浪大厅"的串联下,分合

自如,不但为它们各自提供了共享空间,也使区域间的交流更为便捷。艺术中心为集中式布
局,与入口广场及大厅组合,既便于连接两校区,也便于出入,是整组建筑的交通枢纽;
两校区采用内院围合的方式,内庭院面海方向开敞,视野辽阔,设在每栋教学楼端部的观
海平台,也让人们更容易地感受到这一点。位于临海的风雨操场,与两校区距离适中,联系
便捷,但也不会对教学带来干扰,并便于独立对社区开放。
 
5. 景观设计
五园层隔建筑间,谷坡交错遍四延。以朱熹诗句意境命名的两区内庭院,中学部的方塘园,
小学部的春水园,是重要的景观节点,是各自的区域中心。三区间隙,间隔布置了台草园、
趣林园、六艺园,通过贯穿全区的主题步行道

"求索之路"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

感受现代校园的时尚与科技的同时,还能体会到中式园林

"移步换景"变化无穷的景观体验,

为校园传统的教学氛围增添了无尽的乐趣。风雨操场设屋顶集中绿化,校园内谷坡交错,色
彩交融,构成丰富的立体景观体系。
 
6. 尾声 山海间的小筑
绿树掩映中的青楣红墙,沿着山坡,错落蜿蜒;屋顶上高耸的廊架像展翅欲飞的鸥鸟,似
乎随时都会飞起,瞬时消失在远方

…… 舒卷自如的云朵在群山间投下她美丽的剪影,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