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经过

30 年发展,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电池普及性仍然不高。小规模的量产阶段并未明

确显现它被世人期待的成本优势。因此,如何使得其量产技术成熟化及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是未来努力的课题。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发展比较宽能隙(大于

1.5eV)的铜铟镓硒技术,

而不会造成效率损失。发展可以制造高品质的铜铟镓硒薄膜低温制造过程,这也是降低制造
成本的一个重点。在低材料成本及高模组效率的市场潜力吸引下,近年来,除壳牌太阳能、
伍尔特太阳能、昭和壳牌等持续投入研发外,甚至日本本田公司也跟进生产。但是,一方面,
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发展的隐患是铟及镓的蕴藏量有限,在其他半导体及光电产业竞相使
用下,可能面临材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其制造工艺复杂,投资成本高,且硫化镉具
有潜在毒性的缺点,因此限制了其市场发展。
  其他类型电池
  聚光电池是用菲涅尔镜等聚光器将光聚焦到一个小区域,聚光倍数达到

1000 倍。在很

小的区域覆上用

Ⅲ-Ⅴ 族化合物(多结坤化镓)半导体制成的材料,其效率可达到 30%,实

验室效率达

40%。但该系统有两个弊端:一是不能使用分散的阳光,二是必须用跟踪器将

系统调整到与太阳精确相对。
  通过分析可知,随着其他不同材料推广,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比例会略减少,但
过去几十年随着晶体硅技术不断成熟,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在未来,晶体硅仍会是太阳能
电池的主流。而薄膜电池凭借其较低的原料成本优势,也会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碲
化镉电池在现有规模化生产基础上,凭借技术优势,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近两年,在
国外光伏电站建设中已经开始应用的砷化镓高效聚光电池,在成本能持续降低、并网光伏电
站大量建设推动下,在市场上有望会有不俗表现。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和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政府通过

973、863 科技攻关计划,启动了我国在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的研究。研究

承担单位包括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太阳能研究所、四川大学
等高校和科研单位。通过开展这些计划,中国培养了一批太阳能电池技术人员,具备了自主
研发能力,成就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企业。但总体而言,我国太阳能电池自主研
发的脚步仍落后于发达国家。
  目前,薄膜电池是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原料多晶硅投资之后的又一大投资热点,但薄
膜电池生产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主要集中在硅基薄膜电池领域。

2008 年,中国薄膜电池

产量约

235 兆瓦,已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有十几家,这些厂家多数是新进入该领域的厂商,

产能还未释放,竞争地位尚未成定论。
  现在,国内太阳能电池企业也开始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线不局限于硅基电池生产,
薄膜电池,甚至第三代电池也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焦点。
  预计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太阳能电池重要生产国,产业发展将和国际步伐保持一致。
赛迪顾问预测,到

2011 年,太阳能电池产量将达到 6975 兆瓦,其中薄膜太阳能电池产量

占比将超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