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二)语言差异
  翻译中的语言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
语义、修辞等方面;译者如果对上述某一或某几方面缺乏认识和精通,翻译中都
会造成信息传递的失败,进而形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比如,英语

love with my 

heart(用我的心爱你),和中文差不多,可其它语言有不同的说法:love 
with my liver,love with my stomach

,如果只按字面分别译成 用我的肝

” “

 

脏爱你 , 用我的胃爱你 ,就会让译文读者不知所云,最终影响交际效果。

 

  (三)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翻译中影响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碍。语言、文化、翻译三位一体,因
此翻译中不可避免地处处渗透着文化的影子。而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特殊历史地理
环境里的独特创造,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因而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一种

客观存在,不容译者忽视。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研究的范畴, 人

类交际受情境的制约,而情境又根植于文化习惯 ,翻译必然受译出语文化和译
入语文化的制约。如果译者在进行作品的译介时不能妥当地处理其中所蕴含地文

化内容,协调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势必会造成翻译中 文化

 

真空 现象,从而既影响翻译作品的文学效果,又影响译作传递文化的功效。

 

  

 

  (四)翻译手段运用不当

  翻译手段使用不当和 文化差异 有很大关系。在对待如何处理翻译中文化差

’ ‘

异的问题上,翻译界一般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即所谓 异化 与 归化 。前者主张
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
宿。就翻译中涉及的文化转换而言,可分为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以目标语文化为

” “

归宿这两种原则和方法 。在翻译中如果对 异化 、归化 选择不当,就会造成文

 

化信息流失。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对我国的四字成语典故 东施效颦 的翻译,简单采

用 异化 手段而译成

"Dongshi imitates Xishi",原文的含义未译出,还会让

译语读者一头雾水:东施是谁,西施又是什么样子?简单采用 归化 手段而译

The ugly imitates the beautiful in such a distorted way that the 

ugliness of the ugly becomes worse”,源语所表达的意义是被传递出来了,

 

但源语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却被遗失了。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思维模式上存在的差异,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也是不可避免和更改的;
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又势在必行。因此,就这一点而
言,首先应摆正态度,各民族在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精
神,学会尊重、认识和接纳他民族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将与本民族思维模式不同
的其他思维模式视为异端;在与他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对比中,要善于认识到自

 

身思维模式的缺点和他民族思维模式的优点,善于取长补短。
  针对语言方面的差异,译者应不断加强对所译语言的敏感性,从语音、词汇
语法、语义、修辞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要培养自己养成一种规律

 

性阅读所译语言所写的各种文本的习惯,及时了解所译语言的各种发展动态。
  为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翻译中的文化交流障碍,译者就要清楚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