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受托阶段。要详细了解委托人的委托目的和业务内容,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和分
析,只有通过充分了解确认有承办能力,才能签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分清各自的职
责范围,并对委托事项进行协商。要如实向委托人介绍社会审计的规定,以防以后发生误会。
同时,审计机构还要注意防止委托方提供的假证据,在签约时要写明委托方对提供的资料
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

2.准备阶段。事务所要根据承办项目的要求和任务,以及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特点和情况复
杂与否,确定选派专业性强、能胜任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制定好审计项目、内容、目标、方
法和任务等工作计划。

3.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审计风险防范有三个重要环节:首先是审计取证,审计人员取得
的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合规合法、客观真实,具有可证性,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
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有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
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
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
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笔
者就从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等方面作一浅析。

一、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存在的主要环节

(一)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

1.审计机构自身不当形成的。如审计人员素质、能力的差别造成同类审计业务结论不同;审
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行为的偏差,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人员在取证
和选用证据上,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取证不充分,其结论也就不一定合理;审计
操作不规范、审计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就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审计方法选择
不当,也将影响审计结论的是否正确等。

2.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这主要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
员又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
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
修正风险。如果社会及公众审计意识增强,企业便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严格会计核
算,其审计风险就会降低。反之则升高。

3.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
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
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4.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
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风险机会。我国先后颁布的《审计法》、

《注册会计师

法》等明确规定,对审计人员的失职行为和违章行为分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
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