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0%和 70%在实质

上是相对应的一组比率,大致等于

1/3 和 2/3,但前者不足,后者有余。1/3 的意义在于在平

均分布的一个团体中有可能成为控制力量。

30%在 100%团体中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就是

“具有实质性的影响”。这里的实质性影响指这些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体系功能、性质

等重大的变化。

  介于

20%和 30%之间的 25%尽管在数字大小上和前两者差距不大,但意义上却截

然不同。如在确定涉及补价的交易是否为非货币性交易时,收到补价的企业应当按照收到的

补价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等于或者低于

25%确定。

  

30%和 50%的差异。30%的控制意义是具有实质性影响,50%则是控制的实现。某一

集合参数超过

50%以后,在数量上就控制了局面,涉及到系统的性质则将发生质变。典型的

例子是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的要求中来自经营管理层的董事不能超过董事会人数的

50%,其

目的显然是避免形成现代企业委托管理中

“内部人控制”问题。因此,在一般会议表决过半数

通过就认为是决议生效,但重要的决议则需要出席会议三分之二表决权的股东通过,其目

的是要保持大部分股东意见一致,以便公司经营管理稳定。

  三、同类比率代表的控制意义的差别

  

1、三分之一和 30%的差异

  一般而言,三分之一主要针对人员而言,在数量上应该相当于

33%,但在证券法

规中

30%很常用,33%几乎没有(所得税),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对于执行和使用中便于记

忆、简化的考虑。但这种差异就

30%、70%以上而言,其控制意义加强了,而 30、70%以下其

控制作用有所放松。例如对资产负债率不超过

70%的要求,相对于三分之二是放松了,但上

市公司增发新股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完工进度不低于

70%的要求则有所加强。

  

35%和 65%在法规中非常少见。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起人认购部分不少于

股本总额的

35%,体现了确保达到 33%(三分之一)的意思。另外,在国有资产折股中有

一个

65%的下限,大致体现了政策制定者在促进国有资产的盘活、重组和国有资产流失压力

之间的矛盾心态。

  

2、有关 20%在法规中意义的细微差别

  

20%的基本意义是“非常重要”,有可能对体系的性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法规

中有两种不同的应用:

  非判定性质的应用。在非判定性的应用中,法规要求公众或者监管者(股东)关注

某些重要的事项如持股超过

20%的股东,投资占 20%的股权,但并没有强制性规定不能超

找金融资料,就到一览金融文库

http://wk.yl1001.com/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