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所有市场对投资者提供

的保护都打个折扣,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产生。那些监管质量低下、信息披露要求低的市场

就会获取竞争上的优势。此外,当国内监管当局意识到市场参与者面对较高的信息处理成本

时,他们会将监管价格制定在高于竞争性均衡的水平之上。只要这种价格的上升尚未超过投

资者或发行人对这种变化进行估价并向其他市场转移的成本时,监管当局就不用担心这种

超过均衡水平的监管价格会使已有的市场参与者退出该国市场。

  

2.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方面存在壁垒。监管性竞争理论认为,市场主体可以自由地从监管

效率低下的市场转移到更加有效的市场中去。这种行为会对监管当局形成约束,从而消除无

效率的监管。然而,发行人和投资者在不同市场之间的进入和退出并非完全自由,由于存在

诸如外汇管制、差别税收政策及对外资所有权的限制等监管性壁垒,市场主体在跨国市场交

易时必须承担额外的成本。除非这种交易的收益能够弥补这些额外的成本,否则他们将不会

选择跨国交易。这样,监管壁垒的存在实质上造成了对市场的分割,由此降低了国际证券交

易中的收益。此外,一国监管当局往往对来自国外的市场参与者提出比国内经济主体更为苛

刻的要求,如美国对在其国内进行跨国证券发行的公司要求披露比国内发行人更为详尽的

信息。这种额外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仅成本高昂,还往往使国外发行人处于与其母国市场的同

类发行企业更加不利的竞争劣势上。还有一些非监管壁垒因素会促使市场主体放弃跨国融资。

由于在其本国内有着更高的信誉,发行人在本国所受到的认可程度更高,因而在国内资本

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更乐于在国内融资。离岸金融所存在的货币风险、政治风险、清算风险等风

险也形成了对跨国投融资的障碍。由于各种形式壁垒的存在,国内监管当局得以实施效率低

下的监管措施,而无须担心市场主体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市场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只要这

种低效监管体系所带来的成本少于其在国内交易带来的好处,并超过离岸交易的额外收益

市场主体仍会留在其国内进行活动。

  

3.市场控制力。就像产品市场一样,国际证券市场中也存在着某些具有特殊控制力的国

家,它们在市场中形成了或多或少的垄断性决定力量。美、英等少数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

家就具备了在国际证券市场中的寡头垄断地位,从而可以将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定在高于

最佳效率水平之上,在跨国融资活动中的发行人和投资者也必须承受由于遵守这种低效监

管而带来的额外成本。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改革及私有化过程中所需的大量资金无法在其

国内满足,因而这些国家的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外市场融资,它们的资金需求曲线就变得缺

乏弹性。当全球资本的供给方(如美、英等国)提高其信息披露要求时,在其市场内的资金

找金融资料,就到一览金融文库

http://wk.yl1001.com/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