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太高以致相邻的纳米硅岛不熔化,那么即使提高退火温度或延长退火时间都不能完全消除
其中的非晶部分。

RTA 退火法制备的多晶硅晶粒尺寸小,晶体内部晶界密度大,材料缺陷

密度高,而且属于高温退火方法,不适合于以玻璃为衬底制备多晶硅。

  

5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PECVD)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反应气相沉积(

PECVD)法是利用辉光放电的电子来激活化学气相

沉积反应的。起初,气体由于受到紫外线等高能宇宙射线的辐射,总不可避免的有轻微的电
离,存在着少量的电子。在充有稀薄气体的反应容器中引进激发源(例如,直流高压、射频、
脉冲电源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获得能量,当它和气体中的中性粒子发生非弹性
碰撞时,就有可能使之产生二次电子,如此反复的进行碰撞及电离,结果将产生大量的离
子和电子。由于其中正负粒子数目相等。故称为等离子体,并以发光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
量,即形成

"辉光"。在等离子体中,由于电子和离子的质量相差悬殊,二者通过碰撞交换能

量的过程比较缓慢,所以在等离子体内部各种带电粒子各自达到其热力学平衡状态,于是
在这样的等离子体中将没有统一的温度,就只有所谓的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此时电子的温
度可达

104

℃,而分子、原子、离子的温度却只有 25~300℃。所以,从宏观上来看,这种等

离子的温度不高,但其内部电子却处于高能状态,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若受激发的能量超
过化学反应所需要的热能激活,这时受激发的电子能量(

1~10eV)足以打开分子键,导

致具有化学活性的物质产生。因此,原来需要高温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通过放电等离子
体的作用,在较低温度下甚至在常温下也能够发生。

  

PECVD 法沉积薄膜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SiH4 分解产生活性粒子 Si、H、SiH2 和 SiH3 等;

  

2.活性粒子在衬底表面的吸附和扩散;

  

3.在衬底上被吸附的活性分子在表面上发生反应生成 Poly-Si 层,并放出 H2;

研究表面,在等离子体辅助沉积过程中,离子、荷电集团对沉积表面的轰击作用是影响

结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克服这种影响是通过外加偏压抑制或增强。对于采用

PECVD 技

术制备多晶体硅薄膜的晶化过程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种认为是活性粒子先吸附到衬底

表面

,再发生各种迁移、反应、解离等表面过程,从而形成晶相结构,因此,衬底的表面状态对薄

膜的晶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一种认为是空间气相反应对薄膜的低温晶化起到更为重要

的作用

,即具有晶相结构的颗粒首先在空间等离子体区形成,而后再扩散到衬底表面长大成多

晶膜。对于

Si H 4:H 2 气体系统,有研究表明,在高氢掺杂的条件下,当用 RFPECVD 的方法沉

积多晶硅薄膜时

,必须采用衬底加热到 600

℃以上的办法,才能促进最初成长阶段晶核的形成。

而当衬底温度小于

300

℃时,只能形成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以 Si H 4:H 2 为气源沉积多

晶硅温度较高,一般高于

600

℃,属于高温工艺,不适用于玻璃基底。目前有报道用

SiC14:H2 或者 SiF4:H2 为气源沉积多晶硅,温度较低,在 300

℃左右即可获得多晶硅,但

CVD 法制备得多晶硅晶粒尺寸小,一般不超过 50nm,晶内缺陷多,晶界多。

   

6 金 属 横 向 诱 导 法 (MILC)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发 现 a-Si 中 加 入 一 些 金 属 如

Al,Cu,Au,Ag,Ni 等沉积在 a-Si

∶H 上或离子注入到 a-Si∶H 薄膜的内部,能够降低 a-Si

p-Si 转变的相变能量,之后对 Ni/a-Si:H 进行退火处理以使 a-Si 薄膜晶化,晶化温度可低

500

℃。但由于存在金属污染未能在 TFT 中应用。随后发现 Ni 横向诱导晶化可以避免孪晶

产生,镍硅化合物的晶格常数与单晶硅相近、低互溶性和适当的相变能量,使用镍金属诱导
a-Si 薄膜的方法得到了横向结晶的多晶硅薄膜。横向结晶的多晶硅薄膜的表面平滑,具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