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2.80;敌对 1.63;恐怖 1.13;偏执 1.83;精神病性 1.80;其他 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
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 得分:P:67;E:60;N:74;L:32。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2.3 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

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

题。

3 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

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 咨询方案的制定

4.1 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

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

通模式。

4.2 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

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
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
ABC 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
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
适的具体表现(

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

念(

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 ,

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 咨询过程

5.1 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 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

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