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的科技手段,例如国家大剧院的

“巨蛋”造型,奥运主场馆“鸟巢”,“水立方”等。没有技术的

革命,外观创意与实验建筑只能是在同一生产水平与审美局限内的变奏。

此时,建筑设计所使用的技术将依赖于数码科技革命,但仅仅应用数码时代的电子产

品不等于建筑设计自身的数码革命。建筑设计自身应以高科技为创新动力,设计过程应以数
码技术应用为核心,进行建筑空间和造型的创造。

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科技手段的多样化,使得人类建筑城市空间、广告效果等视觉效果

综合设计进入更高水平的整合阶段。建筑的外观效果、照明效果、动感广告效果、表演效果和
城市空间景观融为一体。传统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只完成建筑立面设计,而把建筑照明、外观
广告和景观设计留给其他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的思路已经过时。建筑师在建筑甚至城市外部空
间效果设计过程中,应用手段不应限于传统建筑构件和面材的设计手法。

而建筑的形象可以远离传统建筑,与电器、设备、交通工具、玩具和日用品的形象差距进

一步缩小。同时新一代的建筑形象与非人类创造的空间形态,例如生物体的内部有机组织结
构,甚至与虚拟的电玩世界越来越接近。以深圳

“蓝牙水晶”为例,它的建筑造型即是由一种

新开发的三维设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生成的。可以说,追求表象不如追求技术本质,而本质
的革命必然带来形象的创新。

四、四大方面提高中国建筑科技含量

</b>

虽然高科技建筑的前景非常美妙,但是在中国实施建筑高科技化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北

京五合自从进入中国市场就开始推广建筑高科技智能化,而至今未取得多少进展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成本问题,换言之,建筑高科技化并没有带来成本显著增长,至
少是在发展商和市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开发商的真正顾虑主要有二:一是需要开发商在时
间和精力方面要成倍地加大投入。因为每一项新的技术都从未接触过。发展商都要从考察开
始,技术进口、本土化、施工精准度、甚至是报关等方面都要多花数倍的心血和时间;另一方
面,发展商要承担很多潜在的风险。许多技术和产品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在欧洲已经是
成熟的技术。那么在中国、在北京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是不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中国
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施工水平,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任何问题有可能导致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而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市场远未成熟。对建筑高科技需求的压力还没有迫使多数发展商选

择高科技的道路。换言之,开发商不选择高科技道路照样能够销售成功。同时,建筑界有关
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引进国外的建筑技术。在国内也有很多国外住宅的示范基地,建筑设备技
术方面的公司也有很多,很多国外技术也已经本土化。但是总的来说,建筑新科技在中国市
场的应用并未成气候。其中的原因并不仅是技术本身的缺乏,更缺少政策的扶持,这就使得
问题难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技术引进渠道不够畅通也是个问题。开发商无从选择具有建筑和高科技双方面专长的建

筑师,引进国外技术的渠道也不够畅通。发展商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的了解,使得国内在建
筑智能化方面更多停留在表面化。只是一些单项技术的应用,没有形成一种成系统的、有效
益的引进,跟国外的建筑高科技没有真正接轨。同时,国内普遍缺乏建筑高科技的设计人才。
建筑师受传统建筑教育的局限,对国外先进的建筑高科技方面缺乏全面的了解,对整合高
科技资源也很陌生。失去了知识全面的建筑师这一平台,技术的应用难免是片断的、不配套
的、甚至成本昂贵而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