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利用率大小反映了整个内阻极化的

影响。从图

2 可见实际电极内部各点上

电极反应不是等同地进行的,通常在电
极外部(正表面)表面附近局部电流密
度最大。这里组分容易传递进入反应区,
电解液中欧姆电压降损失最小。薄的电
极在整个厚度中均匀地工作。厚电极的
深层中实际上对总电流没有作出贡献

,

活性物质的有效利用率将很小。图

3 表

明在工作电流小于

O 点时,电极密度

2 ) 小 的 极 化 小 于 电 极 密 度 大 的

1)极化;当工作电流大于 O 点后,

电极密度大的反而极化小。可以认为当
电流密度很高时,电极过程基本在表面
上进行,欧姆内阻的影响变大即极化损
失大部分是由欧姆电压降引起,造成孔
多的电极,极化曲线斜率变大。要使三
维电极内部的电流分布均匀,可提高固
相和液相的电导率,设计合适的电极厚
度和密度结构参数。一般电极厚度范围
d=0.33—2.5L

Ω

L

Ω

称为有效欧姆过

程。因此,高倍率电极特点是致密、薄化
及细的活性物质粉体。
2.3 电池的高温特性

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主要是化

学可逆反应热

TΔS、欧姆内阻焦尔热

IR

2

和氧内循环热。化学反应热是电池体

系固有的,焦尔热可通过降低内阻来减
小。要减小氧内循环热关键要抑制氧析
出速度和数量,研究重点是提高电池高
温环境下的析氧过电位和析氧速率,除
了正极活性物质中添加钴的氧化物或表
面包覆钴的氧化物,以及采用三元电解
液或在电解液中加入添加剂等常规方法
外,着重应用新近的研究成果,通过添
加多元混合稀土氧化物成分的设计,实
现提高电池抗过充能力和高温性能。图
4 和图 5 显示电极中添加多元混合稀土
氧化物对电池抗高温性能劣化作用更为
显著。

通过研究适应于高温情况下使用的

电池充电制度,选择最佳的充电方式,
电池在

55℃环境条件下高温充电接受

能力提高,放电容量大于额定容量的
90%,且高温循环特性优良。
2.4 电池荷电特性

这是表征电池处于存放或搁置期间

保持性能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参数。
根据荷电性能发生变化的自放电和钴桥
形成机理,对隔膜、钴和钴的氧化物以
及电极界面过剩电荷和液膜层作用进行
试验研究。对比不同类型及材料的隔膜
进行实验后,发现

PP 聚丙烯磺化隔膜

改善高温搁置性能要优于聚丙烯接枝膜。

                                                                                        35

温度(

℃)

单一

多元

4 稀土氧化物对电池充放电效率的影响

5

0

10

0

%

20

40

60

80

%

多元

单一

   循环次数( n )

5 55℃ 电池 1C 充放电循环的容量

变化

10

0

6

0

2

4

6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