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续建筑实验室。这次试验因为既有支持又有建成实物而名声大振。

⑥ 1996 年 3 月来自欧洲 11 个国家的 30 位著名建筑师共同签署了《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应用

太阳能的欧洲宪章》,其中提出了有关具体规划设计的极有启发性的建议,并指明了建筑师在未来
人类社会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⑦ 2000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 20

届国际建协大会通过了《北京宪章》,全面阐述了与

21 世纪

建筑 有关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原则和关键问题,提出了建立广义建筑学的科学思想。

二、开发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一)城市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城市在景观 、人文 、经济 、建筑 、交通 、环境和

 

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城市建设不仅要体现科技进步

,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更多的适宜

环境

,满足城市居民的生理心理需要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观当今城市的人居生态环境,到处是

 

 

 

 

 

混凝土的城市 、交通堵塞 、气候热岛效应 、白色垃圾污染 、河流污染

, 甚至还出现了灰霾天气。这一

切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效应。

而建筑在当今城市环境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足以在大面积的覆盖中形成小气候,影响城市

空气的流动与温度变化,成为左右城市环境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建筑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原因

1.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从各种角度阻挡流经

城区的地面风,使城市的风俗明显低于郊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静风现象。静风现象的增多,可以直
接造成外来风裹挟的各种污染物在城市集聚沉降,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城市静风地带,无法将
环境中漂浮的污染物稀释与外散。

2.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
钢筋水泥是现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固然很坚固,但是保温差。据测算,每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的

导热系数是同等数量的土质的两倍多。这种情况反映到建筑上,便出现了用钢筋混凝土做出来的建

筑,因为蓄热性不好而冬则冷夏则热。密集的建筑已经把城市变成了 水泥森林 ,越变越宽的道路
更是将城市硬质化。这种由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的城市,坚固而冷硬,彻底改变了城市地面原有的
保温性。冬季,地面的温度无法保存,形成与高空温度相当的空气层,导致城市逆温。这种现象,限
制了城市空气由低向高的垂直运动,无法与高空冷空气之间形成环流,使污染物滞留在低空,形成
灰霾。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激增。
事实证明,树木具有很好的杀菌作用,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另外,树木在各种植

物中减尘作用最为明显,不仅树冠上的页面系统具有吸附尘埃的作用,树冠形成的地面覆盖同样具
有阻滞空气尘埃流动的作用。由于大规模的土木工程既可以改变城市形象,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

增加就业,不少城市将建筑业视为 抓手 。于是,不管大小城市,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建筑项目动
工,同时也就造就了数以千计的扬尘点。

过量的建筑堆积形成的静风现象,使城市失去了水平驱散能力;逆温层的形成,破坏了城市热

空气上升的环流通道。于是,城市原有的自然排污能力遭到破坏,形成了一个人为的封闭空间。加之
城市中大量裸露的建筑工地,不管是干粉材料还是无遮拦的建筑主体,都会催生出大量的浮尘。

三、生态建筑体系的构成及其特点

 

(一) 生态建筑的构成

生态建筑与传统建筑相区别之处,建筑不再仅局限于建筑业,不再孤立的考虑建筑本身系统的

可行性,而是在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以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结合考虑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