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对傣家人来说,白棉纸直到现在都是最常用的书写载体。因为地处热带,天气炎热潮湿,

蚊虫也比较多,普通纸张放不了几年就会泛黄或被虫蛀。这种白绵纸则纸质坚韧洁白,纤维
较长,久存也不变色,不易破损,而且防虫防腐。玉勐嘎老人介绍,白棉纸过去多被官府用
来书写告示、公文或任职文书,也常被寺庙用来抄写经文。

“好上色又不容易破,剪下来的纸

边搓成绳子,可以用来捆东西。现在白棉纸的用途更广了,很多人买去写字作画,每年茶厂
还会来收纸,拿去包装普洱茶。

”芒团白绵纸不仅在周边地区十分畅销,还远销缅甸、泰国等

东南亚国家。

打造造纸品牌游客也能亲上阵

丙射长是位普普通通的傣族农家妇女,今年

44 岁的她是芒团村有名的造纸能手。对于

白绵纸的制造工艺,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十五六岁就是抄纸的好手。丙射长的家,就是一个
小型的造纸厂,白棉纸也是她家主要的经济收入之一,每年能生产两万多张纸。而按照今年
的市场价,一张大约

60×60 厘米的纸能卖 2.5 元,如果是抄经书用的折叠纸,则可以卖到

25 元。

现在,这门技艺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原材料。由于很多

土地都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构树大量减少,很多村民只能到外地去收购构树皮。

“而且手工

造纸费工费时不容易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再来做了。

”玉勐嘎说。

孟定镇新闻中心吴仲禹主任介绍,为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当地将着力打造傣家造纸

这一旅游品牌,为广大游客提供参观造纸工艺流程、体验造纸工艺活动、体验民风民俗等旅
游活动。

记者体验

5 流程 11 工序全凭手上的功夫

傣族手工造纸分为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晾晒

5 个流程 11 道工序。

首先把原料用水浸泡,以木槌捶打,经清水漂洗再用草木灰碱液浸泡蒸煮,再拿到村

边的溪水里漂洗,将原料捶打成絮状后放入水中化为纸浆,最后在木槽中制作成质地柔韧
光洁、色泽较白的绵纸,傣家人叫

“洁沙”。

在玉勐嘎家,她热情邀请记者体验了一次纯手工造纸过程。用小木槌捶打时,记者仅打

了不到五分钟手臂就酸了。树皮击打成絮状时,就说明纤维已经被打散,可以放进小桶里准
备造纸了。这时,取料的手感很重要,原料的多少决定了纸张的厚度。记者第一次取得太少,
第二次又太多,做出来的纸成了纸中的

“大胖子”。

清水盆中,丝絮状的纸浆十分轻柔,需要用双手在纸模里有节奏地轻轻搅动,手上动

作要轻、要快,而且要随时注意纸浆的分布,使之均匀地平铺到整个纸模上,就好像手指在
水中跳舞。由于记者手指过于僵硬,很难将纸浆打散,变成了

“手抽筋”。更令人惭愧的是,

拍了很长时间,纸浆里一些比较粗的植物纤维也没有办法拍开,最后只能悄悄地拿出来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