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层面问题和宏观层面问题,三个层次的相关要素:一是产品,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系统条件
三是影响产品生产及其生产经营条件的所有环境因素。三方面要素的集合构成宏观质量控制
的目标体系,因此也就形成宏观质量控制的三种情况,即:关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对产

品质量的直接监督管制:关于质量系统的控制

――对形成产品的主要要素和环节组成的系

统实施的控制,主要是针对企业生产条件特别是涉及行业性普遍问题的控制:关于质量环
境的控制

――主要是针对影响产品质量、影响产品质量控制及影响质量系统控制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环境因素实施的控制。

 

  

2 质量差误纠正的核心问题。实践证明,质量安全管理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对

质量差误和质量违法行为纠正乏力。因此,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就要高度重视纠正质量

差误的工作,切实落实纠正质量差误的实际措施。

 

  任何质量问题都是生产经营组织

――企业行为的结果。因此纠正差误的工作也必须通过

企业直接落实。行政组织的行政产品影响和改造企业经营环境,发挥着间接控制社会产品质
量的作用。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影响企业

?这是研究宏观质量控制中纠正质量差误工作的核心。

 

  

(二)宏观质量控制措施 

  宏观质量控制的措施实际就是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的方法和手段。宏观质量控制措施主
要有:

 

  

1 思想意识措施。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质量法制教育、质量知识与

技能教育等途径提高管理者、从业者的思想道德观念水平和相关知识水平,促使其自觉遵守
有关质量安全的道德准则,自觉纠正违反质量安全规则的行为,

 

  

2 公共政策与质量机制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市场竞争

政策、安全生产政策、质量奖励政策等公共政策建立导向机制与制约机制,促使提高企业素
质,实现结构优化,从而达到宏观质量控制目的。

 

  

3 行政管制措施。主要是通过行政立法、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依法进行的行政措施规

范企业的质量行为,督促和指导企业依法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

 

  

4 技术标准规范措施。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服务、技术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技

术性措施为企业提高质量水平、纠正质量差误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达到控制产品总体质量
达到和保持期望水平的目的。

 

  这些控制措施都是通过影响质量系统、质量环境,从而促使企业采取具体措施建立质量
目标,纠正质量差误,保证质量水平。质量差误的直接纠正行为基本是通过企业实现的,所
以,宏观质量控制原则上属于间接控制。

 

  

(三)宏观质量控制类型 

  遵循控制理论规律,宏观质量控制主要类型是:

 

  

1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能够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是最期望的控制。对食品安全监管来

说,所有的预防性控制都是前馈控制。前馈控制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在总结管理经验的基础
上,以法律法规、标准、教育培训以及市场准入等行政措施和工作制度等为手段,从环境和
系统完善角度建立避免发生重大质量差误的宏观条件:二是在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
立快速预警系统,其控制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已经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质量事件,用已知的
有准备的措施防止未知事故的发生或蔓延,一些国家建立主动监测网络对微生物等造成的
食源性危害进行监测和评价,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就是实现前馈控制的有效工作。

 

  

2 同期控制。同期控制(又称现场控制),以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技术规范为依据,

通过所有可能的手段获取有效信息,及时纠正质量差误,以防止质量缺陷产生不良后果。同
期控制的特点是发现问题后的纠正周期短,其滞后时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宏观控制主
要是针对系统性问题,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周期较长,真正做到宏观的同期控制难度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