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自

2005 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05 年,碳交易量和交易

额分别为

7.1 亿吨和 108.6 亿美元,到 2008 年,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上升到 48.1 亿吨和

1263.5 美元,平均年分别增长率为 89.2%和 126.6%;预计 2012 年,碳交易两与交易额将分
别达到

100 亿吨和 1800 亿美元。碳市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世界

银行报告称,

2012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全球碳交易

市场

2020 年将达到 35,000 亿美元。由此看来,与碳交易相关的贷款、保险、投资等碳金融产

品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银行和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中
国碳金融市场潜力更加巨大。

 

  

2、中国处于全球碳交易产业链最低端。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来自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再生能源等行业的
企业,正在通过清洁发展机制(

CDM),从发达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实现减少二氧化碳气

体排放的目的,并将减排所取得的排污权出手给碳交易商,或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组织买
家,从而获得利润。目前中国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中国是碳交易产
业链上最有潜力的供给方,但却不是定价方,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
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衍
生品在全球市场进行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中国没有一个像欧美那样
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夺碳交易的定价权。因此,重要的还是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
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将国内的碳交易市场平台完全打造起来,大力发展碳金融,在
全球碳排放市场发展中抢占先机。

 

  

3、国际气候谈判压力迫使中国发展碳金融。 

  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

2012 年以前不需要承担减排义务。2012

年已经到来,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计,中国将占联合国全部排放指标的

41%,在 2011 年

12 月的德班气候谈判大会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很大程度上成为大
会的焦点。欧盟主张从

2013 年起,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必须满足发达国家要求的效率标

准;美国则主张以

“大国减排”代替“发达国家减排”,从而把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

大国纳入量化减排协议中。尽管欧美妄图利用不合理方案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发展
空间,但事实上按照中国经济下个十年的预期增长率发展,其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依然
会大幅增加,而此时的全球趋势是排放的绝对量在下降,因此,中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只
有发展碳金融,才能提高中国在国际碳市场上的话语权,循序渐进的融入国际碳交易市场
改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地位,顺应世界低碳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中国碳金融发展策略

 

  

1、政府推动建设碳金融交易体系 

  政府应促进行业规则和惯例的统一,协调绿色信贷业务中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从而便
于相关交易有可靠的预期和参照。加大政府投入和推动,提高绿色信贷项目的技术水平,出
台鼓励政策促进银行业的创新和有序竞争。

 

  同时,加强宣传推广,让企业充分意识到

CDM 机制和节能减排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推动项目业主也开发商根据行业、自身发展计划,扩大国际合作,积极开发

CDM 项目,力

争国家环境资源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此外,政府也应加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碳交易场所、交易平台,
并针对未来我国可能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深入研究其在区域间的成本分担和利益补偿机制
以期能在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上抢占先机。

 

  

2、银行业大力发展碳金融产品。 

  中国银行业应抓住机遇,开展碳金融有关业务,推出

CDM 项目融资和挂钩碳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