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养工程人才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特点是我院探索实施的工程教育改

革的理论升华,对于解决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
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

2010 年,学院向学校首倡申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正积极申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院通过不断加深与行业、地方的联系,努力将行业、地方资

源转变为学院的办学优势,形成

“3+1 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依托企业

―衡阳华菱钢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钢)积极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

中心,按照衡钢

“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以市场为

导向,推进技术创新,大力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的发展

思路,以及

“从实效性和长远性出发,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用好人才、挖掘潜能”的人才

培养方针,依托衡钢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联合启动并有效实施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创建高校和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3+1”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3 年在校学

习,最后

1 年在企业学习;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

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博性、专业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对多学科知识的掌握、
问题解决技能、书面交流技能、组织技能、对实际工作情境的理解能力及其领导素质,造就创
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卓越机械工程师。

 

  高等教育在加强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们有关加强工程
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索、改革和实践,与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的总
体思路以及其他质量工程的要求是一致的,正是由于重视工科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教育,
我们为社会输送了一批

“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长为

所在单位生产、科研、管理骨干。

 

  

 

  参考文献

 

  

[1] 李义禄.建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三结合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J].内蒙古农业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1:42-48. 

  

[2] 陈艾华,李岚,傅戈雁,等.创新教育与实验教学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

探索

,2004,3:4-5. 

  

[3] 李岚.面向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教育峰会

论文集

,2004,5. 

  

[4]  李岚.个性化培养机械工程师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J].科技资

,2009,1:164-165. 

  

[5] 陈艾华,李岚,周荣安.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并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

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9,5: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