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有降低金融市场均衡利率和扩大市场规模的倾向。微观上看,
银行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利差缩小,减少了中国金融机构的

“制度红利”,有助于激励多

年来依赖于

“制度红利”而生存的中资金融机构改进运作效率,培育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国际

竞争力。

 

  

 

  三、银行理财的市场边界思考

 

  

 

  面对着这样迅速发展、问题逐渐显现的中国理财市场,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金融主管当
局似乎都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心理准备,对于同一类事件的发生,人们的态度却相距甚远。而
基金、信托、投联险等理财产品的低收益、零收益和负收益现象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过多关注和
质疑,对于此类事件,参与者尚能泰然处之。而偏偏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此类事件时,参与
者的忍耐力似乎全无,公众质疑之余,管理层也表了态。

2008 年 4 月 11 日银监会发布《关于

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银行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
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2008 年 4 月 15 日又通报了

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六大问题。可见问题并不一般,有智之士甚至开始担忧银行理
财是否会重蹈当年银行办信托的覆辙,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以为,银行参
与理财市场切不可急功近利,初期应以开展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为其市场边界,慎对非保本
浮动收益型或结构性理财产品。

 

  (一)银行参与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或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推高了整个金融市
场的风险水平,增大了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银行出于追求利润的动机和迫于竞争的压力,在基础性的准备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下迅
速进入风险业务市场,有增大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倾向。目前人们普遍质疑银行风险
管理能力的现象,银行多少应该引以为戒。在中国目前的局限条件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
所谓

“收益门”事件是情理之中的事。(1)中国金融人才的匮乏使得多数涉及高风险的理财

产品仅靠从国际投行手中购买,设计极其复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哪里是一般人顷刻之间能
够明白的;(

2)中国目前金融市场尚缺乏风险管理的工具,利用资产组合降低非系统性的

意愿难以实现;(

3)对于风云变幻的国际金融市场我们目前还显得很陌生,期望着预测国

际金融市场的价格走势来管理风险几乎是一厢情愿。

 

  如此情形之下,规模不断扩张的、普通百姓本以为是无风险资产的理财产品如果是大面
积出现风险的话,美国次级债事件也许就是前车之鉴。

 

  (二)理财市场基础性制度的缺失约束着商业银行理财应当固守保本固定收益理财市

 

  金融理论认为,风险只能让能够承担风险的人来承担。那是说,风险与收益是对称的,
要想获得超额的收益就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如果一个市场让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承担了风
险,当风险变成现实损失的时候,面临灭顶之灾的市场参与者说不准会给社会造成损失。这
样看,信托计划和券商定向理财的所谓合格投资人的有关规定是有理论依据的。想想近年来
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刚刚

“脱贫致富”的银行理财市场的参与者,潜意识地认为银行理财产

品的本金和收益都是有保障的,甚至于不知风险为何物,银行是否应该多一点风险甄别和
风险管理的社会责任感。

 

  一般认为,完善的理财市场基础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既然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管理人最起码的责任应该是及时、

准确地告诉投资人受托资金的运用和收益情况,以便投资人做出决策。目前看来,银行理财
市场的信息披露情况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理财资金运用管理信息不透明以及理财收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