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生的重要性,尊重设
计赋予服装特别的情
感,关注人们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对服装产生的经验和情感。

设计离不开对人的生活情感的关注。服装品牌里有足够强大的灵魂,才可以在消费者心

中存活下来。从一定角度上讲,消费者把自己当成设计师的时候多过职业时装设计师,这是
对设计的本质理解。近来,很多服装品牌反对市场大众化,强调

“Home made in Finland”。从

某种程度上讲,作品比较小众化的定位,往往并不妨碍人们对服装设计作品的推崇。同时,
在设计情感关怀方面,作为社会文化的独特符号语言

——标识性凸显的制服,也从最初方

便工作的简单实用功能向多元化表现空间拓展,使制服承载了沟通信息的特殊的情感属性。

2. 生活方式的个性体验

“设计不仅具有作品意识,它还具有社会系统的意识,是系统里面某种功能的一种实现,

这种实现会确定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她的生活形态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

们的生活方式也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的品质和情调的同时,向满足生
活方式的生活用品提高了要求。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做

“地毯效应”,那就是说,当家里的地

毯被换掉了,就会带动整个家庭焕然一新、奢华高调,随之而来的睡衣、茶杯一类的生活用
品就会连锁效应地被换掉,否则家中的陈设整体就会出现不和谐的感觉。这也就说明,服装
设计作为人类最为密切的朋友,更应当满足人的这一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高需求。

“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设计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设计,设计要创造引领生活方

式的设计。因此,设计师应当正视设计的本质,观察人们生活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创新。
也只有这样,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精神需求,设计才能从最微小的关怀入手,陆续
产生由此及彼的

“地毯效应”的生活方式体验。

三、时代性的审美设计

1. 时代的文化审美

“时代的文化造就了服装时尚,而服装赋予时代以文化特色与活力”(表 2)。如上海

2012 年春夏时装周 VivianneWestwood 专场秀上,服装除了是简单的单纯的物质现象和实现
工具之外,还更加强调了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及穿着者的身份感、归属感。(图

2)如果美国

20 世纪的 20 年代没有女权运动,夏奈尔的时尚小黑裙和三件套又怎么能应景出世?如

50 年代没有战争,从而使人们产生对美的华丽向往,就没有能使消费者摆脱战争匮乏心

态的迪奥品牌的

“新外观”。而如今,没有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珍视,就没有环保的人文情怀,

也就没有新的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时装竟然可以毫厘不差地揭示时代的多种情绪,为

世界的情感状态提供出色的记录。

”我们最终要达到是服装—人(包括情感)—环境的统一。

找服装资料上一览服装文库!

http://wk.yl1001.com/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