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于建小型矿井的矿区或井田,虽然勘查程度可能为精查或最终详查,没必要做较多的工业
性或半工业性试验,如大体重样、筛分浮沉大样、瓦斯抽放试验或煤层气专向测试等工作。

 

  三、地质报告中煤质综合评价与应用

 

  正确评价矿区各可采煤层的煤质及工艺性能,可为矿井建设、煤炭开采、运输及加工利
用提供煤质依据。因此,在煤炭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充分利用所采煤样及收集的可靠性高、
具代表性的煤质资料,对勘查矿区、井田或矿井科学地、准确地进行煤质分析与评价工作。

1、

煤质分析数据的审定:在对煤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及处理过程中,首先应对煤样的代
表性和正确性进行审定,作出合理的取舍,避免作出人为的不正确结论;若发现灰分结果
偏高,应了解是否由于混入钻探泥浆、磨烧变质、煤层顶底板及夹石,采样位置是否布置在
断层带或火成岩侵入严重的地段,或者是煤层变薄或接近边缘地带,致使煤的灰分增高,
在排除了以上因素之后,就可进一步质疑是否在送样、制样和检测过程把煤样搞错,再检查
送样单是否有抄错及互调样号等情况,有的是把相距较远或邻近矿区及煤层调错,即使煤
样已选定送样,并进行了测试分析,检测室还需要复查该样的检测结果,以确定煤样确实
具有代表性(化验室也会弄错);若发现硫分异常,也应从煤样的代表性等因素考虑;发
现挥发分和粘结指数偏低时,应考虑钻探过程中是否有烧焦煤样,采样位置是否位于火成
岩侵入严重的地带或在断层上,致使煤样挥发分降低,粘结性下降甚至无粘结性等问题。发
现异常的项目,均应注意会出现像灰分异常的问题。煤样检测结果发生异常时,应查找勘查
过程中的采样位置有无异常、煤样失真、煤层对比及煤样编号错误等问题,然后考虑制样和
检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差,化验室也会有弄错煤样、编号及抄错或测试误差的可能。若确
认为煤样代表性差,应把有异常的煤样检测结果舍去,不参与平均值的计算,若认为检测
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较大,应采用复查后的正确结果或根据内外检样进行计算。发现某
煤层某煤样的某项检测结果出现反常时,可根据该煤层其他煤样煤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有关煤炭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进行最终审查认定。

2、矿区、井田或矿井煤质及变化特征评

价:根据钻孔或采样点的分布位置,将一些重要的煤质检测项目,如灰分

(Ad)、硫分(St,d)、

浮煤挥发分

(Vdaf)、粘结指数(GR.I)、胶质层厚度(Y 值)、发热量(Qgr,d)等主要指标,用文

字、插图、附表的形式按各编号煤层分别列出,并编制说明各煤层各煤质指标级次(划分区
间档次)的变化范围,平面(走向及倾向上)变化规律。文字及插图可简化编制主要煤质指
标,文字首先对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综合叙述,再分煤层叙述主要煤质指标,若矿区可采
煤层太多,叙述主要可采煤层即可,并综合叙述煤质特征、变化规律、煤类及煤的工业用途
等有关煤质内容;附表应详细列出各可采煤层各煤样所测试的全部指标,并统计两极值与
平均值或一般值,在文字中列出简明查表,需注意的是,平均值数据小数位数的保留问题
原则上应与化验室提供的单项测试数据位数一致,但焦渣特征不能平均,只能以两极值表
示,有>、

≥及<符号的指标数据,也不能平均,应用区间值进行表示;煤质附图及插图,

对原煤灰分

(Ad)、原煤硫分(St,d)、浮煤挥发分(Vdaf)、原煤发热量(Qgr,d)等主要煤质指标,

应用等值线图按级次变化范围进行编制及涂色,有的人不按划分区间档次编制及涂色,对
编制该图没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只是突出内容而已,若指标数据变化太小或太大难以反应
其特征,可选择合适的比例加密等值线,若矿区太大、工程点太多可编制专门性附图。

 

  对于构造复杂的矿区及井田

,如受断层和火成岩等影响而使煤质变化较大时,应找出其

影响规律并用文字详细叙述,对上、下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同一煤层的煤分层及厚煤层与
薄煤层之间的煤质变化特点,也应在文字中叙述其变化规律。对作为腐植酸用途的风、氧化
带煤层,具特殊用途或不在一般工业指标范围内的煤层(针对缺煤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有关煤质指标也应单独汇总计算,并与单独圈定的资源

/储量范围相一致。 

  各阶段的煤质分析评价,应按相应阶段、煤类及用途进行突出评价。煤质分析工作的重
点是全面研究矿区内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煤的变质因素和煤类的分布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