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破碎带是指岩石和煤层突然破碎的地带。破碎带往往与挤压因素有关,也可能自然生成,
工作面经过破碎带将给顶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2.5 节理和裂隙 

  由于原生或地质构造影响,无论煤层还是顶板岩层中,均存在大量的节理和裂隙,煤
层顶板中的多组交叉裂隙将顶板切成各种形状具有光滑破裂面的离散孤立岩块,爆破落煤
后,如支护不及时,极易发生局部冒顶和片帮。在煤层倾角较大时,如支护性能较差,可在
无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顶板突然冒落,造成大面积漏垮型冒顶。

 

  

2.6 煤层倾角 

  随着煤层倾角增加,顶板下沉量将逐渐减小。由于倾角增大,采空区顶板冒落的矸石不
一定留在原地,很可能沿着底板滑移,从而改变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

(见图 4)。在同样的条

件下,采用沿倾斜向下推进的倾斜长壁工作面

(俯采),由于顶板内部存在指向煤壁的压力,

易在上覆岩石中形成对工作面的高压结构。

 

  

2.7“不稳定岩块” 

  

“不稳定岩块”是指断层三角块、同生结核和砂岩包裹体等。存在于煤层顶板的这些岩块

因原生沉积或构造原因生成,岩块与围岩结合很差,又破坏了煤层顶板的原生结合力,工
作面回柱放顶时岩块不能及时垮落,局部老塘空顶,支柱受力不均,当回收

“吃劲”柱时,

岩块会突然垮落,造成冒顶事故。

 

  

2.8 煤层厚度和采高 

  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因素之一,煤层越厚,采出的空间越大,必然导致采
场上覆岩层破坏越严重;采高越高,在同样位置的老顶取得平衡的机率越小,在支承压力
作用下,工作面煤壁也越不稳定,易于片帮。

 

  

2.9 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增加会使工作面周围的支承压力峰值和影响范围增加,在顶板岩石坚硬,且
煤岩层具有冲击倾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煤爆

(冲击地压)。 

  

2.10 顶板水 

  因水可起润滑作用,使岩石浸泡后软化,或裂隙活化,长期渗流将带掉岩石缝隙中的
碎屑,使复合顶板工作面抽顶加速发展,易引起冒顶事故。

 

  

2.11 其它生产技术因素 

  

(1)残留煤柱:分层开采时,上部煤层残留煤柱支承上覆岩层,顶板应力集中,高应力

将向底板

(下部煤层)传递。 

  

(2)推进度:工作面推进度快,意味着工作面停滞时间短,顶板岩层下沉量小,顶板压

力较小,易于支护。

 

  

(3)控顶距:由于各煤层直接顶稳定性和老顶来压显现强度不同,因此最小控顶距和放

顶距也不同,一般来说,老顶来压显现强度不明显时,最小控顶距可为三排;如直接顶仅
为中等稳定顶板,可采用一排放顶距。为确保安全生产,在煤层直接顶破碎或发育有沿工作
面方向的断层时,应加大控顶距,如直接顶较薄,老顶来压显现强烈,可采用二排放顶距。

 

  由于井下环境条件十分复杂,影响煤矿顶板事故的因素很多,除地质因素外,生产技
术因素和各种人为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忽视这些影响因素,将会造成难以预料的
灾害和事故,而利用这些影响因素,则可为矿井防灾救灾提供安全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