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然地认为,越是能够生产出逼近自然的人造物,即越是能够生产出在自然面前体现人类强
大力量的生产工具,经济越发展,文明程度就越高,从不考虑生态因素。就对精神文明的追
求而言,以往的文明要么是对自然世界多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强调人对自然的依附;要么
是建立起支配、控制自然的精神气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决裂,认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就在于把自然征服为人的一部分,越是能够征服自然的社会就越进步、越文明。生态文明的
提出,则使评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准发生了彻底转向。

 

  

 

  生态文明的物质文明不再以制造的工具为文明的基本象征物,而是以自然环境的美丽、
稳定、和谐为文明的象征。也就是说,生态文明是以自然环境为自身的物质形态,以创造出
优美怡人的自然环境来表征文明,如清洁的空气、干净的饮水、肥沃的土地、大片的荒野、茂
密的森林、多样化的生命、绿色的城市等。当然,在我们说作为生态文明的物质承载形态

——

自然环境的美丽时,并不暗含对原始自然环境的称赞,也不提倡回归原始,因为原始自然
环境并没有凝结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它不能成为生态文明的物质承载形态。作为承载
生态文明的物质形态

——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与稳定,必须是通过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果,

它表达着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的目的合理性与社会正当性

[12]。生态文明的物质文明也

不再以纯经济增长为唯一指标,而是要生态化,在经济上要增加与社会、环境、资源各方面
协调发展的内容,在消费方式上要增加环保、节能、减排、卫生、健康等绿色消费内容,在生
活环境上要依照自然规律建设和优化健康、舒适、安全、人性化的环境空间等等。

 

  

 

  生态文明的精神文明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道德态度和价值追求既不是对自然世界的
敬畏,从而盲目顺从,也不是对自然世界的支配,从而对自然任意榨取,而是对自然世界
的看护。之所以要对自然看护,是因为自然世界是人类存在的家,这里

“家”的含义不仅指示

着自然世界是人类的物质家园,同时也指示着自然世界是人类的心灵家园,人性生成的家
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理性使人能成为自然世界的看护者。当人与自然在本质上融合为
一个整体,人类关爱自然即关爱自己,关爱自己即关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就成为人类不
得不承担的道义。

[13]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这种新视角、新思路和新的行为模式,为人

类发展提供了代内代际皆平等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使得敬畏自然、关爱万物、环保节约等
生态伦理成为人类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得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从观念创新到行为规范创
新、从技术创新到制度创新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指导原则,诸如在科技创新中要树立起以满足
生态保护、节约资源、替代能源、治理污染、清洁生产、回收废物、耐用型消费、人类健康等方面
需要的全新价值取向,使得倡导适度、绿色、精神性的消费以及简约生活成为现代社会生活
方式的重要内容,也使得培育

“生态人”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新目标,从而大大丰富

和补充了精神文明的内容

[14]。 

  

 

  第二,生态文明使建立文明的基础和目标发生了改变

 

  

 

  首先,生态文明使建立文明的基础发生了改变。以往的文明的基础主要是依靠人类的创
造性活动去打造,至少主要靠对自然的改变甚至破坏为代价来实现。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历史
上,甚至在今天,更大文明成果的取得以对自然的更大规模的改变或破坏为代价。与以往文
明的情况相反,生态文明的取得需要人类付出的是对自然的干扰的减少,顺从自然运动的
规律。如果我们把这种活动也叫做创造的话,那么,这种创造的结果是对人类生存的生态条
件,也就是生态文明之基础的重建。其次,生态文明使建立文明的目标发生了改变。以往文
明的分类和目标都是对前一种文明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自然的利用不足的反映,从而它
们本身也带有目标意义,是对进一步繁荣,包括对自然的更高程度利用的一种表达。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