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过小,这时应注意结构位移和结构稳定是否满足要求。若过大,应检查输入信息是否有误或
剪力墙过多。结构太刚。无论大小,都要找出原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其计算的位
移、内力才有意义。对于

6 度抗震设计的结构,规范没有规定其最小值,设计中一般可考虑

控制在

0.08―0.01。 

  

4.2.3 刚度比: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避免产生刚度突变。 

  

4.2.4 位移比: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产生扭转。它反映的是质心与刚心的偏离

程度。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使质心和刚心尽量重合。

 

  

4.2.5 周期比: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

自振周期之比.

A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9,B 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 0.85。反映

的是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之间的关系。如计算出的第一振型为扭转振型,表明结构的抗侧力
构件布置的不尽合理,抗扭刚度不足,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大抗扭刚度,或减少对抗扭贡献
不大的其他构件的刚度。必要时设置防震缝,将结构划分为较规则的若干个独立单元。

 

  

4.2.6 层间受剪承载力比:控制竖向不规则。 

  

4.3 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新高规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明确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
周期折减系数,已列为强制性条文,需特别注意。

 

  

4.4 多塔结构和分缝结构的计算分析。 

  一段时间以来,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
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
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问题。如果分开计算,下部裙房及基础计算误差较大,且各塔之间
相互影响无法考虑。应先进行整体计算,但计算周期比时应将各塔分开。值得一提的是,与
多塔不同的是分缝结构,对于分缝结构,最好将各独立单元分开计算,如一定要合在一起
也可按多塔模型计算,计算周期比时也应同多塔一样分开计算,但与多塔不一样的是,对
于整体的配筋计算,多塔应以不切开的模型为准,而分缝结构则无此限制。此外还应注意的
是如分缝结构按多塔处理,则由于其分缝处不是真正的独立迎风面,其风荷与实际受力状
态不符,应注意修正风荷载数值。

 

  

4.5 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 

  在高层建筑中,往往存在一些由于建筑美观或功能要求且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以内的
非结构构件。对这部分内容,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由于高层建筑
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均较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中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
行设计。

 

  

5.结束语 

  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密切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责任重大。而且结构专业是一个既

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专业

,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才能有所进步,才能成为一名合

格的工程师。这也是我把我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写出来的原因

,希望与同行们一起讨论、

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