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利、或认为风险规避效率不高

,公司不做任何避险措施。在新兴市场中,由于很多国际化公司无

法得到合适的工具进行避险

,经常不得不让风险处于暴露之中。 

  

(2)完全避险策略。基于对金融行情的判断,认为将来的价格将使公司出于完全不利状况,

采取完全避险的策略。

 

  

(3)选择性避险策略。由于对将来走势不能完全确认,公司只对部分资产避险,即采取选择

性的避险策略。从实际情况看

,大部分企业倾向于采用选择性避险策略。 

  

 

  四、给国际化企业的建议

 

  

 

  

1997 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不仅东南亚地区国家金融和企业受到影响,同时也波及到

其它国家

,许多企业因没有做好风险管理和避险措施,导致企业毁于一旦。如何妥善做好国际

金融风险管理

,使企业能免于金融和商品价格波动风险,而能专注于正常的产销活动是一个值

得关注的问题。对国际化公司而言

,汇率的波动,不仅要影响到公司盈利,甚至可能波及到企业

生存能力。先进的生产技术

,低廉的劳动成本,良好的营销表现未必就能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汇率的大幅变化

,有可能让一家经营良好的公司一夜之间陷入危机。 

  

1.尽量利用有限的工具进行避险 

  由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证显示

,企业进行金融避险有利于降低其金融风险,特别是国际化

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人民币远期市场的总成交额占贸易总

额的比例还不到

2%,就是说大量的进出口企业的大量外汇头寸都没有进行避险 ,任由汇率波

动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随着近期人民币汇率创新高

,大量没有避险的公司面临巨大的损失。

虽然国内目前缺乏外汇期权、期货等人民币避险工具

,企业仍然可以用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

人民币汇率风险规避。

 

  另外

,对于在金融不发达,缺乏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国家设厂或贸易的国际化公司,可

以通过境外账户寻求在美国或欧洲发达金融市场进行避险。

 

  

2.培养或招聘专业人士进行风险管理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定价和风险控制比较复杂

,加上大部分都是保证金交易,操作不当可能

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风险。比较知名的衍生品风险事件包括

:1995  年巴林银行的倒闭事

;1997 年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破产事件;2005 年中航原油期权导致的

巨亏等。国际化企业必须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或招聘能够胜任的员工。 

  至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个人投资者和机构纷纷参与衍生品投

资。衍生品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丑闻和风险事件

,这些衍生品风险事件使得衍生品在投

资市场名声不佳

,参与衍生品投资的投资者或公司,甚至机构都被视为风险偏好型投资者。上

述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风险控制和监管等方面出了问题,而非衍生品本身的问题。大

部分实证研究和具体案例说明

,国际化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避险后,总体风险是下降的。 

  在适当的监管和科学的风控之下

,衍生品并非洪水猛兽。在资产价格波动频繁的现实下,

衍生品不仅可以降低企业风险

,还可以利用衍生品进行套利,合法融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