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表

5 因子命名 

  

 

  由表

5 可以看出:公共因子 F1 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X1)、二三产业占 GDP 比重(X2)、二

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X4)、进出口总额(X7)、城镇化水平(X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

(X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X14)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所以 F1 是这 7 个指标的综
合反映,用于反映非农化产出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公共因子

F2 对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

(X3)、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5)、专业技术人员比重(X12)、非食品消费系数(=1-恩格尔系

)(X13)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所以 F1 是这 4 个指标的综合反映,用于反映非农化的

人才素质和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状况;公共因子

F3 对霍夫曼系数(X9)、大中型企业比重(X10)

有绝对值较大的负荷系数,所以

F1 是这两个指标的综合反映,用于反映非农化的产业集中

与产业升级状况。

 

  设

Y 为主成分变量,利用原始数据 X 和主成分均已标准化处理后的前三个所提取的主

成分的载荷阵可得主因子得分矩阵。然后,以各因子的贡献率占三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的比
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计算各省区的非农化水平综合测评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Zi=0.4881Y1i+0.2948Y2i+0.2171Y3i 

  其中:

Zi 为各省区非农化程度总得分(i=1,2,

…,9);Yji 的系数为各因子的信息贡

献率,它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

(84.49)的比值,通过计算得出

综合得分

F。如表 6 所示: 

  

 

  表

6 九省区主因子及综合得分一览表 

  

 

  由表

6 的因子综合测评总得分可以发现,广东省的非农化程度最高,其因子综合测评

总得分是排在第二集团的福建和海南的两倍;贵州省非农化水平的因子综合测评总得最低
其因子综合测评总得分为

-1.05,其它五省处于第三集团。 

  

 

  四、结论与建议

 

  

 

  

1.一个地区的非农化水平是该地区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产业环境、产业质量以及科技、

教育和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

[2]如果仅用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

重来衡量某一地区的非农化水平,或者来比较不同地区的非农化结构与程度差异,其结论
必然有失偏颇。因为,非农化引起且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包含了生产函数和
消费函数由低到高的变化,而不只是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简单扩张。因此,本文用包括工业
产值比重在内的

14 个指标综合得分对

“泛珠三角”九省区的非农化水平排名,出现不太一样

的结果。其差异表现在:海南由工业产值比重排名第九上升为综合得分排名第三,贵州由第
五降为第九,云南由第三降为第五,广西由第八上升为第六。应该说,

14 个指标综合得分

能更真实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各省区的非农化水平。

 

  

2.在

“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即使是发展程度最高的广东也远未完成工业化过程。我们也

发现,广东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程度相当高,经济发展程度与非农化规模因子得分高
但其非农化的结构和环境因子表现较差。这说明,广东正面临非农化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这一
紧迫任务,即淘汰或转移部分传统产业,促进生产函数和消费函数由低到高的突破性变化。

 

  

3.

“泛珠三角”九省区虽然在地理上处于同一经济圈,但各自属于不同的非农化阶段,

非农化水平差异性较大。广东非农化水平综合得分

1.07,而贵州综合得分仅为-1.05。贵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