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把握尺度上,与众不同。《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些尺度的准确界定,对上述关

系命题的回答。比如,华为是 呼唤英雄,人才辈出 的地方,但更重视 融小我于大

我 的集体奋斗平台,《基本法》描述为: 尊重知识、尊重个性、集体奋斗和不迁就有

功的员工,是我们事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又如,对待利益驱动问题,华为强调双利益驱动,《基本法》写道: 为伟大祖国

的繁荣昌盛,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努力。

    而就顾客、员工(含股东)

与合作者关系,《基本法》主张: 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

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部动力机制。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定当得到合理的回

报。 在确立知识是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基本法》固化了华为知识资本化的分配模式,

形成新经济知本主义的雏形。

早在制定《基本法》之前,华为进行 华为兴亡,我的责任 的文化大讨论时,形

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精髓 这一理念。在制定《基本法》的过

程中,任总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基本法》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公司上

下形成最佳合力的基础,不领会《基本法》的深刻内涵,不会在工作中应用《基本法》

潜移默化地引导自己工作的干部,不允许进入高中层。没有华为企业文化,不能认

同华为价值评价体系的员工,不可能在华为工作。

二、华为成长的艰难历程

    注册资金 2 万多元的民营公司,十年后进入全国电子百强前十名;战胜泡沫经济

的诱惑,华为背水一战,开发万门交换机。

    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 1988 年成立,注册资本仅 2.4 万元,几十人从小作

坊式生产起步,开始通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

    

华为创建时,在深圳倒买倒卖就可以舒适生活,搞技术办产业不仅艰难而且 傻

气 。那时通信产品市场基本被世界著名公司所垄断,国内许多专业化生产通信产品

的大公司都举步维艰,华为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异常险恶。

    华为选择了高科技产业,坚信集体奋斗平台是高科技企业生存的基础。为组建集

体奋斗的平台,曾导致一些骨干纷纷跳槽,使公司经常面临危机。幸运的是,华为

没有动摇,坚持钉子精神,压强原则,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突破一点,局部

领先,使华为渡过起步的艰难。

    华为第一批创业者,每月只有 200 元工资,拼命工作,许多人累垮了身体。郑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