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人群的增加、肉禽的需求量增加、致病菌菌株的突变等因素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升高

的原因。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杀手。

 

  

2.生物性和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愈来愈严重。有害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

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据

WHO 统计,在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每年约有 1/3 的人由于进食沙

门氏菌、空肠弯曲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性有害因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据监测

,中国每年因食物和饮用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已近万分之五,占所有传染病发病

率的

1/4。即使如此,据专家预计,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在 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为

95%以上,中国目前掌握的食物中毒数据仅为中国实际发生食源性疾病的“冰山一角”。 

  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更是后害无穷。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包括天然有毒物质

(如霉菌毒

素、龙葵素

)、环境污染物(如汞、铅、二恶英)。各种食品添加剂、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大

量使用以及农药和兽药残留等的增加也带来不安全因素。环境中原始农药污染量是很低的

,然

而通过生物和食物链的富集后

,各类食品中农药的残留浓度剧增。农药残留和其他永久性有机

化学污染物质对免疫、内分泌及发育中的神经系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置疑没有消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是一个目前在全球被广泛争议的

议题。转基因作物究竟对人类、动物以及自然环境有没有影响

,有些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没有任

何国家的科学家能够给出定论。第五十三届世界卫生会议决议将转基因工程食品列为一个重

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要求为判定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并建立重

DNA 技术生产食品的致敏性评价方法。目前,WHO 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并与其他国际组织

协调开展有关活动

,对传统的和转基因食品或食物成分的生产及安全食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

改进

,创建国际上认可的用于评价新技 

术安全性的方法和指南

,建立包括对食品安全性、健康受益度、环境影响和社会经济效果等进

行评价的基准体系。

 

  

 

  三、应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措施

 

  

 

  

1.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应加快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尽决建立健全和改革食

品安全法律和管理运作体系

,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强

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以及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体系

,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网络体系,中介及研究单位的推动

体系等九大体系

,以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