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4.油墨的着色力和乳化、冲淡的影响  除了色彩需要冲淡的特殊情况外,由于色墨的

着色力低,或者工艺过程中不适当地加入许多辅料而冲淡油墨,或者油墨乳化量较大等因
素,都可能使印刷油墨的饱和度降低,印迹色彩就得不到鲜艳的效果。
  由于油墨被稀释或者加入抑制干燥的辅助材料以及乳化值大,印到纸上就干燥得慢,
渗透性强,渗透时间都会使印迹墨层不厚实,这也是使印品色彩不鲜艳的原因。
  

5.印迹墨层厚度的影响

  倘若上述各条件都是良好的,版纹深浅也符合原样,那么印迹墨层厚度是否恰好饱满
这对色彩是否符合原样,特别对鲜艳与否是关键因素,这一点对于签发付印样的时候尤为
重要。因为各色墨层厚度的多少,如果偏离了原稿原样,必然会使叠合后的图画的色相失真。
所以作为基础色的第一色的墨量控制要十分慎重,如果基础打不好,以后各色很难补救。为
了使色相接近于原稿,基础色墨少了,以后各色也必须减少,这样所得的印品根本谈不上
色彩鲜艳,只能使画面陈旧、灰暗、平淡,甚至严重失真。
  反之,基础色墨层印得过厚,以后各色也只能跟着偏厚,如不跟着偏厚,色相也失去
平衡,但是色相虽然近似了,由于各色墨层偏厚,低调处糊,高调处偏平,如此印得的印
品图案就沉闷、蕉浓、层次不清,也谈不上色彩鲜艳的效果。
  目前业内习惯用色倾向于色彩鲜艳。墨层厚实,按印刷术语所说:画面用色要

“跳”。

“跳”的意思就是印迹墨色要“堆”厚,这对某些产品:如版画可能符合原稿需要。但对大多数
天然色照片的原稿或者图画来说却是值得考虑的。何况过于强调

“堆”得厚,对印刷也会造成

许多困难。因此这一习惯的做法要灵活运用、因地制宜。但这不仅是印刷工艺的问题,还涉及
到制版的用色习惯,特别是客户的习惯,即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评价问题。
  黄版是基础色时,也是关键的一个色版,稍有出入则关系到整个图案的效果,要倍加
小心,切勿认为是浅色马虎从事。要仔细检查版纹的深浅和印迹墨层厚度的多少。在一般情
况下,为了达到图案色彩鲜艳的效果,墨量要印足,只有如此,其他色版的墨层才能印得
饱满。否者墨色过深过浅都无法补救,特别是印深了以后,更难补救,因为黄墨过量了,势
必引起画面色彩比例失衡,如使品红、青色墨量也相应增大,色相虽近,但网点并糊,导致
质量变坏。除了凭借操作者的平时经验外,还可以借助色密度仪侧量墨层的实底色密度植,
从而更准确地控制墨层厚度。
  三、印品色彩的变化  印品在印刷和存放过程中,其色相、亮度和饱和度常会发生变
化,既可能变深也可能变浅。比如:复色墨就容易变色,自然就影响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被
冲淡了的复色墨,其中某一色的微量变化也会使墨色发生明显差异。
  

1.印刷过程可能引起色变的因素  ①乳化的影响

  油墨乳化后,色泽会变淡,但在水分蒸发后却能恢复原来的色泽,故水分越大,乳化
量越大,就会引起变色。特别是乳化过程完全不同的色墨调在一起,变色现象尤为严重。所
以应对墨色和水分作全面估计,控制乳化,使色泽尽量保持稳定。某些色泽准确性要求较高
的复色墨,看样时可采用加速水分蒸发的措施,防止误差。
  ②渗透的影响
  渗透量较大,会使墨层厚度减薄,纸面毛孔大的,还会使部分颜料同时被渗入纸内,
因而有色泽减淡的感觉。为此,使用表面粗糙质地疏松的纸张,而油墨流动性又较大时尤需
注意。
  ③重铬酸根离子颜色的影响
  重铬酸根离子呈棕色,通过乳化而进入墨内,使墨色变化,这时翠绿、孔雀蓝等色墨为
害尤大,破坏应用的鲜艳程度。不耐酸的颜料在水斗溶液酸性较强时也会变色或退色。
  ④颜色不耐热的影响
  油墨的氧化聚合是放热反应,干燥条件过于猛烈时,会放出很多热量,如果热量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