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温的添加剂中间体,增加添加剂的消耗量,降低其正常的效果。因该工艺使用的电流密度较
大,要特别注意铁辊装夹时的导电性,预防局部因导电不良、温度过高,使铜层局部硬度下
降。
  电流密度是控制铜层硬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电流密度低,阴极电化学极化度小,结
晶粗大,铜层粗糙,硬度也较低,而且铜层硬度的保质期也会缩短。提高电流密度,可以提
高阴极极化度,使结晶细致、结合紧密,获得光亮的镀层,同时可以提高结晶原子的相互作
用力,促使硬化剂中的成分在铜层中夹杂,从而提高铜层硬度。
  为使铜层在铁辊圆周方向覆盖均匀,一般采用铁辊旋转方式,适当的铁辊转速,可有
效的降低浓差极化度,有利于提高电流密度的上限,从而缩短电镀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在
其他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铁辊转动的线速度,会使铜层变硬,超过电流密度的上
限时,会降低阴极的电流效率,甚至使镀层中夹杂氢氧化物,这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打针
所以为保证铜层的硬度,必须在生产中根据不同铁辊的直径调整转动线速度,实践经验表
明线速度在

1m/s 为宜。

  (

4)阳极纯度对铜层硬度的影响

  在凹印制版行业中,由于生产效率极高,一个

1200L 的普通镀铜槽每月就能消耗

300kg 的铜阳极,如果阳极的金属杂质(Zn、Sn、Ni 等)含量过高,就会造成金属杂质在镀
液中迅速累积。当杂质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在特定温度、电流密度下杂质就会与铜共同沉
积下来,从而使铜层硬度升高,因此阳极纯度也是影响打针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2.晶粒大小对打针的影响  金属的电镀结晶过程与热力学结晶过程相似,电镀结晶

过程中会形成结晶缺陷。如前文所述,在铜层的晶界处会产生严重的晶格畸变,同时晶界处
更容易夹杂硬化剂中的一些轻元素原子,造成晶界处的内应力非常大,硬度也会增大。如果
铜层的晶粒在

1μm 以下,晶界密度相对于电雕针雕刻深度(5~80μm)而言,在铜层的分

布中也是相对均匀的,但如果晶粒的尺寸较大,晶界分布就很不均匀,这反映出硬度在铜
层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旦超过电雕针刀刃薄弱点所能承受的硬度极限,电雕过程中必
然会造成打针或磨损。所以为保证电雕质量,需要保持铜层的晶粒细化。
  金属电镀结晶包含两个过程:晶核的生成过程和成长过程,这两个过程的速度决定了
金属结晶的粗细程度。在电镀过程中当晶核的生成速度大于晶核的成长速度时,就能获得结
晶细致、排列紧密的铜层。晶核的生成速度大于晶核成长速度的程度越大,铜层结晶就越细
致、紧密;否则,结晶粗大。影响铜层晶粒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

1)Cu2+浓度的影响

  在镀液中

,电极表面的 Cu2+并非都参与电极反应,只有活化离子才参与反应。但是增加

Cu2+的浓度,也会增加活化 Cu2+的数目,反应速率自然增快,电化学极化度会降低。所以
随着主盐浓度的增大,阴极电化学极化度下降

,晶核的生成速度变慢,所得铜层的结晶晶粒

变粗。但过低的

Cu2+浓度又会增大阴极的浓差极化,降低阴极电流密度的上限。

  (

2)硫酸浓度的影响

  溶液中,在硫酸含量不影响硫酸铜溶解度的情况下,硫酸含量升高后,受

H+的影响,

Cu2+在电极上的反应速率会减慢,活化 Cu2+转变为非活化状态,从而使阴极的电化学极
化度升高,晶核形成的速度加快,所以能细化镀层晶粒。
  (

3)温度的影响

  如前文所述,在电极表面并非所有

Cu2+都参与电极反应,只有活度系数(活度离子数

/总离子数)高的 Cu2+才能在电极上得到电子,完成新相的生成。在溶液中 Cu2+的活度系
数与溶液的温度直接相关,温度升高会使非活化的

Cu2+转变为活化状态,提高 Cu2+的活

度系数,使电化学极化度降低,从而导致晶核的生成速度降低

,使铜层的晶粒粗化。

  (

4)添加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