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糖耐量亦可正常或呈低平曲线。

6)肾性糖尿,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机能减低,肾糖阈下降,以致肾小球滤液中
正常浓度的葡萄糖也不能完全重吸收,此时出现的糖尿,称为肾性糖尿。

7)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 0.5~1.5 小时之间血糖急剧增高,可超过正
常。

、糖化血清蛋白

(GSP)

    血清蛋白与糖形成的酮胺化合物称为糖化血清蛋白(通常又称为果糖胺)。
由于白蛋白是血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因此检测糖化血清白蛋白(

GA)更令人关

注。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反映患者过去

2 周~3 周平均血糖水平,克服了单糖

测定的不稳定性。而且不受临时血糖浓度波动的影响,故为糖尿病病人血糖的
诊断和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标。

gsp 监测的是短

期血糖的改变情况。参考值为

1.7 mmol/L ~2.5 mmol/L。

    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增加比糖化血红蛋白迅速,当血糖得到较好控
制时,

gsp 的下降也比 HbA1c 迅速,因此能较早地提供血糖控制信息。gsp

更能灵敏地反映近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它的敏感度高,特异强。并
不受年龄、饮食、药物、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对血糖浓度的临时波动反应不敏
感,是诊断糖尿病和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研究的良好指标。国外资料表明对
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

24 h 内不同时间测定血糖,血清糖化蛋白及糖化血红

蛋白,结果在

1 d 中血糖的变化最大,糖化血清蛋白变化最小

[9]

。故临床随时

测定以

gsp 为最好。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可达 80%~90%。

与国内有关报道观点相一致

[10]

  虽然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已可以自动化,精密性较好,是观察了解糖尿病
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有价值的指标,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得到更多的大规模
临床试验证实

[4]

。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检测的标准化尚存在问题;

一些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不高;尿酸盐和高脂血症的干扰等等。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多数人已意识到空腹和餐后

2 小时血

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常常把二者的测定值作为控制血糖的标准。其实不然,空
腹和餐后

2 小时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而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标准是糖

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
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出检测前
120 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
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推出了新版的亚太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规

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 金标准 。为了观察了解血糖水平与
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美国曾对

1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大规模的糖尿病控制和

并发症临床试验(

DCCT)

11-12]

;英国也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著名的糖

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

12-14]

。这些试验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证实了血糖控

制(通过定量检测

GHb)与发展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DCCT 的结果表明,HbA1c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
性降低

35%~45%

11-12]

HbA1c 是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