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成像的优越性。组织谐波成像质量的进一步改善有赖于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

2.对比谐波成像

对比谐波成像是利用超声造影剂的谐波进行成像。对比谐波成像的效果和质

量与造影剂及相应的对比谐波成像技术有关。

微泡造影剂在超声声场中的行为与微气泡的大小、外壳的机械特性及入射声

波的声压有关

:当外加声压较弱时,主要呈现线性背向散射:随着外加声压的增

加,微泡产生丰富的二次谐波,其幅度接近基波,比人体组织的二次谐波强
1000 倍以上,利用这一特点可进行二次谐波成像:再提高声压,微泡破裂,气
体溢出,呈现瞬间高强度信号散射,称为

“受激声波发射”。新型的穿微循环声学

造影剂

(微泡直径小于 8μm,可以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可分为两代:第一

代 包 括 利 声 显

(Levovist) 、 Albunex 、 Echovist : 第 二 代 包 括

Optison、SonoVue、Definity、Sonazoid、Imagent、PESDA、Aerosomes、Quanfism 等。
与微泡内所含气体为空气的第一代造影剂不同,第二代造影剂所含气体绝大多
数为高分子量、低溶解度、低扩散度的氟碳气体,故性质更为稳定。

目前应用的微泡造影剂均具有线性散射特性,而非线性散射的强度则视造

影剂的性质而定

:有些造影剂不能产生可测量的二次谐波:而所有的微泡造影剂

均具有受激声波发射特性。

利用微泡造影剂的基波信号成像在基本的灰度模式下,造影剂可以增加微

血管池的线性背向散射,在基本的多普勒模式下,超声造影剂可增加大小血管
中的多普勒信号。国内外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剂可用于增强肝、肾、胰腺等脏器病
变中的多普勒信号,使一些原来认为少血管的病变中的血流也得到了较好的显
示。但是,在基本灰度模式下,造影剂不会增加病变或实质的微血管显示,因为
来自组织的回声太强而微循环中的微泡太少。在基本的多普勒模式下,图像会出
现明显的开花

(bloom-ing)伪像,而且也同样有呼吸及运动伪像。利用微泡造影剂

的谐波信号成像

:谐波成像技术拓展了超声造影剂的应用。

目前大多数中高档超声诊断仪均具谐波成像功能。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对不适

宜声学造影或经济困难的肥胖患者深部病变的观察可首先考虑使用。造影剂谐波
成像时,可使组织回声明显增强,该技术已广泛用于心脏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
断。吴瑛等对比分析了基波显像和谐波显像在诊断胆总管下段

——胰腺区域病变

中的价值,结果表明,谐波显像能更清晰显示该区域病灶。此外,随着第三代声
学造影剂的研制成功,造影剂已能到达心外脏器,实现心外脏器造影,增强实
质脏器的二维图像和多普勒信号,造影剂谐波成像技术为研究组织的血流灌注
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手段,有助于腹部脏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三维成像

在医学临床影像诊断中,仅通过观察二维切片图像,很难准确确定病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