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解剖学特点:
      1.窦口小,鼻道狭窄而弯曲,易于阻塞引起鼻通气引流障碍;

      2.鼻窦粘膜及鼻腔粘膜相延续,鼻腔内炎症常累及鼻窦;
      3.各窦口彼此比邻,一窦发病可累及其他。前组筛窦炎是累及额窦和上颌窦的主因。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鼻塞、流嚏;次要症状:嗅觉改变、头痛、面部胀满感

 

第一节 急性鼻窦炎
  急性鼻窦炎(<12 周)
    临床症状:

      全身: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周身不适
      局部:1.鼻塞

            2.脓涕
            3.头痛或局部疼痛为最常见症状

              (1)上颌窦炎:上颌磨牙痛、晨起轻、午后重。
              (2)筛窦:头痛轻且局限于内眦或鼻根。

              (3)额窦:前额周期性痛,晨起真空形头痛逐渐加重,午后减轻晚间

 

消失 。

              (4)蝶窦:颅底或眼球深部钝痛)

            4.嗅觉改变(暂时改变或消失)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补充:1.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第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或拔牙损伤易引发上颌窦炎。
          2.扁桃体脓肿与第三磨牙冠周炎鉴别,后者波及舌腭弓。

          3.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及鼻窦的常见良性肿瘤,术后易复发。
            病理分:硬型(瘤体小、硬、局限而单发)软型(大、软、红、弥漫性生长)

          4.上颌窦恶性肿瘤:鼻窦最好发的恶性肿瘤,早期可出现单侧上颌磨牙疼痛或松动,
                因肿瘤侵犯下牙槽所致。常误诊于口腔科,拔牙后仍疼痛。手术治疗为首选。

  慢性鼻窦炎(>12 周)
   *分类:伴鼻息肉、不伴鼻息肉。

【耳科】
第一章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
  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外耳:
    耳廓:耳廓后沟为耳科手术的重要标志。
    外耳道:检查:成人:将耳廓向后上提起、儿童:向后下牵拉。
二、中耳:
    构成: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

    (一)鼓室:
          外壁:骨及膜部(鼓膜)构成。

          光锥:用耳镜检查鼓膜时,自脐向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系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当鼓膜内陷是时光锥可以变形或消

                失。婴儿期由于鼓膜倾斜明显,无光锥可见。
          鼓膜四个象限:沿锤骨柄作一假想直线,另经鼓膜脐做一与其垂直相交的斜横线,

                        将鼓膜分成前上,前下,后上,后下 4 个象限。
        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镫骨。杠杆作用。

    (二)咽鼓管: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的交界处,颈内动脉管的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
                张肌相隔,为沟通鼓室与鼻咽的通道,成人咽鼓管鼓室口约高于咽 2~2.5mm,

                小儿咽鼓管接近水平,管腔较短,近成人的一般,且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
                部感染易经此管侵入鼓室。

          生理功能:
            1.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2.引流作用
            3.防声作用

            4.防止逆行感染的功能
    (三)鼓窦

    (四)乳突: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三、内耳:又称迷路,组织学上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耳蜗、骨半规管、前庭。
      膜迷路:由膜管和膜囊组成,称内淋巴系统。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

      Corti 器:是为耳蜗内膜蜗管下壁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