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并发症

  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预防保健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

10

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一、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二、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

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

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三、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四、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治疗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 7 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

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

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

(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

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
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

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
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

6-8 周,最长可达半年至 1 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

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 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

(喷)鼻,每日 3-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