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cromoglycate)和皮质类固醇等,目的是鼻粘膜血管收缩后,后两种药物更容易达到鼻腔深
部,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由于抗组胺药不能减轻鼻堵塞,临床上常与减充血药联合应用,其有不同的搭配,例如,
扑尔敏和伪麻黄碱、新福林或苯丙醇胺,去敏灵(

triprolidine)和伪麻黄碱,氯雷他定和伪麻

黄碱等。临床应用表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较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效果更好。但应注意,严重高
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应用口服减充血药,局部应用也应慎重。
  五、抗胆碱药的作用是什么?那些患者需要加用抗胆碱药?
  此类药物对鼻痒和喷嚏无效,因此单独用这一种药物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溴化异丙托品

ipratropium bromide)是异丙基去甲阿托品(isopropyl noratropine)的四价衍生物,

其局部活性很高。配制成

0.03%或 0.06%两种浓度的滴鼻剂或喷鼻剂, 每日 3 次,能明显地减

少前鼻水样分泌物。应用

0.03%喷雾剂 1 d 流涕明显减少,如用 0.06%者 1 h 症状可得到改善

本药长期应用未见不良反应,如血管反跳性扩张和鼻粘膜损害等,也未见全身性不良反应。
  六、肥大细胞稳定剂是否只适用于轻症患者?且需提前用药?
  色甘酸钠(

disodium cromoglycate)有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可防止肥大细胞脱颗粒

和释放介质。临床资料证实色甘酸钠对鼻痒、喷嚏和流涕的治疗效果优于鼻堵塞,但仅适用于轻
症患者,对严重的症状,其疗效不如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由于本药对已释放的介质无作用
所以应在发病前提前用药,从理论上讲,如已发病则需用药

2~3 周后才能见效。口服吸收很少

临床上一般应用

4%~5%的溶液滴鼻或喷鼻,或吸入干粉,每次 100~200 mg,初为每天 4

次,症状得到控制后可改为每天

3 次,然后改为每天 2 次。

  尼多克罗(

nedocromil)为吡喃喹酮二羟酸(pyranoquinolone dicarboxylic acid)

的衍生物,与色甘酸钠的结构不同,口服吸收好,体外试验其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和抗炎作用
较色甘酸钠强

10 倍,因此在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上较色甘酸钠更为有效。当患者将要接触致

敏的变应原前,服用尼多克罗可有效的阻止症状的产生。
  七、近年来倡用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其具有哪些优越性?

 

  皮质类固醇能在变应性炎症的不同阶段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
减弱腺体对胆碱能剌激的反应,并有干预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代谢的作用,从而

减少了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抑制细胞因子(主要是白介素

4,5,13)的产生,并能抑制嗜酸粒细

胞和嗜碱细胞向鼻粘膜的趋化和移行。
  类固醇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全身用药,也可局部用药,全身用药通常是口服,局部用药
主要是鼻腔喷雾,少数情况下采用鼻粘膜下注射。一般说来需要全身用药(口服)的机会较少,
只适用于急性、病情严重和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口服强的松每天

30~40 mg,于晨间一次用药

连用

7 d 或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几乎全部患者都有效,但应避免长期服药,并注意不良反应

的发生,一般说来,不良反应发生少见,因为用药时间不长,剂量不高。但也偶见有用药几次后
发生精神兴奋和急生骨坏死等报道,应引起注意。
  鼻粘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已很少应用,长效或缓释的制剂一次注射可维持疗效数周,适用
于花粉症,可于发病季节内注射

1、2 次;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不宜连续应用。然而也可能引

起视网膜动脉栓塞,导致失明,因而注射时应选用小分子药物,直径应在

6 μm 以下,且注射

速度不能过快,压力不能过大。
  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为人工合成高效类固醇药物,其抗炎作用较氢化考的松高出数百
倍到

10000 倍,用药后经鼻粘膜吸收和经鼻咽部咽下的药物很少,且在肝脏内迅速灭活,不

致产生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的副作用,因此,是有效而安全的药物。鼻内应用类固醇药物有多种
制剂和品牌,主要有:倍氯米松(

beclomethason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布德松

budesonide)和氟地卡松(fluticasone)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类药物的特点是不

仅对鼻痒、流涕和喷嚏有明显的效果,对鼻堵塞也有良好的效果,用药后

24~48 h 产生治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