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早在

1899 年,日本大房森吉就提出了静力法的概念,这种方法假设结构物的各个部分

与地震动具有相同的震动,这时结构物上只作用在地面上的运动加速度乘上结构物质量所
产生的惯性力,这种惯性力视作静力作用于结构物作抗震计算。

 

  

3.2 反应谱法 

  

 反应谱指的是在某一给定的地震动作用下,单自由度体系反映的最大绝对值与自振周

期、阻尼比之间的关系。反应谱法也有自身的缺陷:只适应于弹性分析;只能得到最大反应;
多阵型反应谱法存在振型组合的问题。

 

  

3.3 其他抗震设计法 

  

20 世纪 50 年代随机振动方法被人们广泛认为是一种较为先进合理的方法,在此提出

了虚拟激励法,成为有效利用随机振动方法的实践依据。

1975 年一种简单实用又比较可靠

的抗震设计方法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 分析方法)被 Freeman 等提出,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这种分析方法引起了地震工程界的关注。 
  

4、桥梁抗震设防措施 

  一个是概念设计、一个是构造细节设计。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个东西其实和具体的抗震计

算关系不大

,计算只是辅助手段,只是验证概念和细节的合理性。所以设计师需要的是对桥梁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深刻理解。构造细节措施则包括一些基本的抗震措施

,比如支座

的选择、挡块的设置等等

,还包括构件细节的构造措施、比如墩的箍筋配置、节点配筋构造。国

内外桥梁抗震研究人员一直都在研究桥梁的合理构造措施

,合理的构造措施可以提高整体的

延性及滞回耗能能力。

 

  抗震设计的理念应该贯穿在整个桥梁结构的设计过程中,从设计方案选择上注重桥梁
的抗震性能,

 通过反复的实验和推敲来确定桥梁设计的方案。实用的抗震方法,是通过增

加桥梁结构的柔性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这样,一来可以增加结构的阻尼并减小地震载
荷,二来可以减小地震所引起的桥梁结构的反应,

 实质就是减小地震的危害。目前来说,

比较有效和容易实现的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的方法是采用桥梁延性控制方法

 

  桥梁的延性是实现桥梁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桥梁的延性反映了桥梁结构
或材料在强度没有明显降低的情况下的非弹性变形能力。桥梁的延性可以用构件截面的曲率
延性系数来表示。当允许出现塑性铰时,各国规范都要求塑性铰要设计在方便检修的位置。

 

  桥墩的延性是抗震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点,由于桥墩自身所具备的延性,将这一
性质加强,在强震时,这些部位所形成的稳定延性塑性铰可以产生弹塑性变形,这样变形
将延长结构的周期,并同时耗散地震的能量。利用桥墩自身加强的延性,将地震力通过限度
内的塑性变形渐渐分散,是在桥梁结构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抗震方法之一。延性的抗震设
计,需要根据弹性反应来计算塑性变形的程度,然后根据抗震等级进行修正,尽可能提高
桥梁结构的抗震载荷。在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中,综合影响系数是用来反映塑性变形程度,

 

所以根据综合系数可以确定桥梁的抗震能力。

 

  美国

caltrans 规范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引入了关于桥梁抗震要考虑延性设计的影响,

其目的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细部的规定将强震下的非弹性变形限制于桥柱和墙式墩的塑性区
域。

 根据每座桥梁的延性的不同,ATC-32 建议将桥梁结构分为四种类型,即充分延性结构、

有限延性结构、弹性结构、有保护系统的结构。

 

  结束语

 

  地震的发生危害巨大且难以预测

,我们要把握工程质量,增加建筑物抗震性能,提高防震

防灾的意识

,把工夫做在平时,防患于未然,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地

震时减少人员伤亡

,降低经济社会损失。 

  参考文献:

 

  

[1] 雷建胜.浅谈桥梁的抗震设计[J].铁道建筑技术,2008(S1):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