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性,而食品中的嗜冷性菌群可利用接触酶反应来估计。
  

5 生物传感器

  生物体中包含多种活性物质如酶、抗体抗原,对其处理制成生物功能敏感元件,并与待
测物质接触,其产生的光热信号或符合产品能够通过信号转换器来传播信息,并放大输出
得到相应检测结果,这就形成生物传感器,包括免疫传感器和基因传感器。
  

6 色谱技术

  经过水解甲醇分解、提取以及硅烷化甲基化等衍生化后,微生物细胞被分解成多个化学
组分,采用液相色谱或气象色谱分析微生物组分。在色谱图中,少数的峰具有特征性,大多
数的峰具有共性,可利用该特性鉴定微生物成分。
  

7 其他技术

  (

1)微列阵。微阵列是对事物的有序排列,其样品点直径小于 200 μm,必须用特定的

自动仪和显像设备来显像检测。其中,

DNA 微阵列用途最广泛,即用荧光标记为靶 DNA,

将载物玻璃片和膜上作为探针

DNA 的寡聚核苷酸及 cDNA,扫描二者的杂交显像,测定杂

交微阵列中各样品点的荧光高度,统计分析即得。
  (

2)电子鼻子。检测过程包括样品处理、检测和数据分析。一般食品样品中含有不稳定

的化合物,可与大量气体传感器产生反应,鉴定样品化学组成即达到检测目的。该技术具有
操作方便、反应快的优点。
  (

3)纳米装置。以纳米粒子作为标记物,主要有荧光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

法,在检测装置中将纳米粒子与待测

DNA 偶联测定。

  (

4)ATP 生物发光检测法。在 Mg2+存在下,萤火虫荧光素酶以 D-荧光素酶、ATP、O2

为底物,将化学能转化为光,其发光强度(

I)与 ATP 浓度(CATP)符合一定的函数关系;

CATP 远小于 Km 时,I 正比于样品中的 CATP。因此。可通过测定发光体系的 I 来定量

ATP 浓度。
  

8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食源性致病菌多重 PCR 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1.
  

[2] 杨银书,李强.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肉品卫生,

1994(4):23-24.
  

[3]  杨向荣,江志毅,杨娜.快速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食品工业,

2006(5):49-50.
  

[4] 王伟华,张新武,周靖波,等.食源性微生物快速检测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

测学报,

2010(4):182-188.

  

[5] 林蕾,张炜.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97-

98.
  

[6] SAIR  A I,D''SOUZA D  H,MOE  C L,et  al.Improved  detection of human  enteric 

viruses in foods by RT-PCR[J].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ids,2002,100(1-2):57-69.
  

[7] 王兰兰.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3.

  

[8] 吴清平,范宏英,张菊梅.食源性致病菌免疫及分子检濒新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

学,

2005,26(11):26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