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地表(挖沟)排水系统对粘性土盖层 饱和浸没 不仅难于奏效,而且人为挖薄粘性土盖层

的部位,易变成产生 管涌 的薄弱部位。建议采用压渗(填高)复耕的方法,既可以增加盖

重,以抗衡作用于盖层底板的承压水压力,避免堤脚附近发生有害 管涌 ,同时将浸没区

全面填高至一定高程再作复耕,可以彻底避免粘性土盖层的 弱结合水浸没 。
2.2 新的环境地质问题
2.2.1 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堤防)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处珠江各大江河的下游,堤防地基浅层普遍存在较厚层软土(淤泥或淤

泥质粘土),堤前岸坡主体由软土构成,抗冲稳定性差,且堤前一般缺失外滩保护,凹岸
冲刷、深槽迫岸现象较严重。堤基存在的浅埋软土抗剪强度低,堤前岸坡坡脚冲深失稳,将
直接危及整个堤基的抗滑稳定。调查表明,珠江三角洲堤防各历史险段几乎都是因此而生,
抗冲稳定问题及其引发的堤基的抗滑稳定是珠江三角洲堤防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如江新
联围著名的六十丈险段

1995 年滑坡;景丰联围著名的赤顶险段滑坡,长达 100m 的堤身

随地基滑入西江;中顺大围存在的险工险段有

16 段,占全堤段的 12.6%,各险工险段均

是岸坡的抗冲稳定问题引起的抗滑稳定问题。

此外,由软土构成的堤前岸坡对河道冲淤变化非常敏感,这是珠江三角洲堤防的重要

特征,也常常是珠江三角洲堤防的致命隐患。

西江中上游正在进行大规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上游枢纽对下游河道(堤防)的影响

如何?虽然西江中上游普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干流上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存在水库淤积
问题,但是一般出现在水库的库尾地段,表现为大量泥沙将在库尾地段沉积形成江心洲或
水下沙滩。这与文献

[8]提出的“坝下河床由于大坝拦洪蓄水,减少了原江河迳流量或江河断

,从而引起河道淤积"认识有不同。这种库尾淤积的长期累积,对下游必然产生类似于长江

三峡水利枢纽的

“清水下泄”的结果,由此可能造成下游河道遭受较强的冲刷作用,加上滥

采河沙难于控制,对建于深厚软土之上而又对河道冲淤变化非常敏感的珠江三角洲堤防而
言,

“清水下泄”的负面影响显然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2.2 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

为了避免出现由于水库移民搬迁产生

“癌症村”的恶果,水库移民选址的场地适宜性评

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场地稳定性评价,还需尽快开展水库移民选址的宜居性问题研究,建议
增加对地球物理场(放射性)和地球化学场(重金属等有害元素)探测。
2.2.3 水库化学浸没问题

水库蓄水后,岸后地下水随库水位抬高而上升,一旦河水位抬高至上部细粒土(弱~

微透水层)底面以上,即在广阔的一级阶地形成岸后承压渗流场。彻底改变了一级阶地含水
层的水动力条件

——由“动水”变为静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级阶地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

学环境

——由氧化变为还原。

由于南方省气候温热湿润,化学风化作用强,大量

Fe

3+

等变价离子以铁锈的形式赋存

于一级阶地含水层或其下伏基岩全风化带。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由氧化变为还原,铁
锈将被溶解,大量

Fe

3+

等高价离子将变为

Fe

2+

等低价离子并溶于水,使地下水富含

Fe

2+

等低

价离子。而且,随着富含

Fe

2+

等低价离子的地下水通过民井或抽水暴露,

 Fe

2+

等低价离子又

将变为

Fe

3+

等高价离子并形成铁锰质胶凝体,不仅对饮用水质造成不利影响,还可能在耕

植土层底部形成铁锈层,影响农作物生长。至于富含

Fe

2+

等低价离子的地下水背景是否产生

新的生物地球化学问题,如对种植的农作物品质(尤其是对人的安全)有何影响,有待进
一步研究。

此外

,岸后承压渗流场作用下形成的

“弱结合水浸没”使粘性土盖层形成“离铁”化,对粘

性土盖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不良影响,将对其上建筑物有何不良影响,亦有待进一步研究。

政策性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