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

13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

阳极

阴极

+

-

阳极

阴极

+

-

X

电解池

原电

既然存在两类导体,不同的载流子

不同载流子之间是如何传递电荷的?

电解池:

从外电源

E的负极流出的电子,到了电解池的负极,经过还原反应,将负电荷

传递给溶液

(电子与正离子复合,相当于溶液中负电荷增加)。在溶液中依靠正离子向负

极运动,负离子向正极运动,将负电荷传递到正极。在正极上,通过氧化反应,将负电

荷以电子的形式传递给电极,极板上积累的自由电子经过导线流回电源

E的正极。

由此可见,

两类导体导电方式的转化是通过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

14

电化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类导体的载流子是

自由电子

,第二类导体的载流子是

离子

。导电时,电荷的连续

流动是依靠在两类导体界面上,两种不同载流子之间的

电荷转移

来实现的。

电解池和原电池

都是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的,是一种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

物质变化的体系,这种体系就是

电化学体系

电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

‹

第一类导体

‹

第二类导体

‹

两类导体的界面及其效应

物理学

经典电化学

现代电化学

15

相间电位

相间电位:

两相接触时,在两相界面层中存在的电位差

原因:

带电粒子或偶极子在界面中的非均匀分布

1.

离子双电层:

带电粒子在两相间转移或利用外电源向界面两侧充电,两相中会

出现剩余电荷,这些剩余电荷不同程度的聚集在界面两侧,形成双电层。

2.

吸附双电层:

带电粒子在界面层的吸附,导致界面层与本体溶液中出现等值反

号的电荷,在界面的溶液一侧形成双电层。

3.

偶极子层:

溶液中的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一侧定向排列,形成偶极子层

4.

金属表面电位:

金属表面因短程作用而形成的表面电位差

-

-

-

+

+

+

+

+
+

-

-

-

(a)

(b)

(c)

(d)

+    -
+    -
+    -

+    -
+    -
+    -

16

电极体系

电极体系:

在相互接触的两个导体相中,一个是电子导电相,

另一个是离子导电相,并且在相界面上有电荷转移

主要特征:

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要在两界面上发生物质

的变化

(化学反应) (不同载流子之间进行电荷传递)

H

2

SO

4

Zn

17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

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

相间电位

,即

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

(溶液)

内电位差

主要来源:

离子双电层

ZnSO

4

Zn

当锌插入溶液时,由于表面锌离子键合力不饱和,锌离子

在极性水分子的吸引和不停的热运动冲击下,脱离晶格的

趋势增大,发生溶解。锌离子发生溶解,在金属上留下的

电子使金属带负电,溶液中由于锌离子增多带正电。同

时,由于金属表面剩余负电荷的吸引和溶液中剩余正电荷

的排斥,锌离子沉积变得容易。溶解和沉积达到平衡,在

界面层会有剩余电荷分布,从而形成离子双电层。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形成过程也可以认为:由于在金属和溶液中的电化学位不同,必
然发生锌离子从一相向另一相转移的自发过程。建立动态平衡后,锌离子在
两相中的电化学位相等,整个电极体系中各离子的电化学位的代数和为

0

2

2

Zn

Zn

e

+

+

U

相间平衡条件:

2

2

0

s

M

M

Zn

e

Zn

μ

μ μ

+

+

=

由于锌原子是电中性的:

M

M

Zn

Zn

μ μ

=

已知:

2

2

2

s

s

s

Zn

Zn

F

φ

μ

μ

+

+

=

+

M

M

M

e

e

F

φ

μ μ

=

2

2

M

s

s

M

M

Zn

Zn

e

F

F

φ

φ

μ

μ μ

+

=

+

内电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