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友。

 
很多时候是旁观者清,她继续说,当事人认为的

“问题”,透过良师益友或人脉的

疏通,转个弯,不但可以克服,能力晋升,反过来,还能让舞台来找你(受到别人延揽)。

 
人脉同时也是影响力、口碑跟个人活跃度的总体呈现。换句话说,如果到了这个阶

段,仍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觉得寂寞,或同业都没听过,当然会令企业在雇用你时先保

3 分。

 
四:对前途要有方向感
 
一个人是否具有成就大事业的能力,在

35 岁之前就应该已经显现,日本趋势专家

大前研一在《知性力》一书中提及,松下电器产业的松下幸之助、

SONY 的井深大与盛田昭夫、

微软的比尔

?盖兹(Bill Gates)、戴尔电脑的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等,都是在 30 岁

前已人生开花,

35 岁时缔造职涯高峰。

 
一个人是作为通才走上创业家道路,还是要成为企业内部专家,必须在这个时候

做出决断。而在

35 岁时,还没有展现出通才能力的人,应该不要有任何犹豫,选择一个专

业领域,并拿出不输给任何人的决心走上成為专家的道路,大前研一说。

 
台北远东国际大饭店人力资源部副协理刘富美也有相同看法。现在人的成熟度似乎

更慢,很多人在

35 岁才认真思考前途,但我认為对自己方向清楚的程度,应该和心理忧虑

的程度恰成反比。她建议,

35 岁正是全速衝刺的时候,当然要确定好跑道,而不是还在出

发点犹疑。

 
而有没有方向感,觉得自己现在是在对的车上冲,还是在错的车上混,正是企业

判断一个人成熟与否,能不能担当重任、带领团队的决定线索。

 
有没有方向感,不是装出来的,而是真实反映目前的状态。所以人资主管们反而建

议,万一觉得目前还没有上对车,一定要有勇于换车的智慧,帆宣系统资深经理黄廷彧及
沛鑫能源科技主任管理师李亚伦不约而同提醒。

 
35 岁还可不可以跳槽或异动?任何时刻都可以是一个进入点,台湾东芝国际採购

执行副总经理陈彦佐提出他的说法,与其恐慌职场中领

25 岁的薪水,不如好好思考自己是

否待错领域,因而没有得到一般人认可的成就。

 
如果因此得出转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行业的结论,那就勇往直前,总好过

40 岁时

才惊觉不是自己热情所在,那时的抉择困难更高。

 
毕竟,对企业用才与个人职涯发展来说,重点还是在于面对改变的态度。重新在一

个领域开始学习并增长能力,成為在这裡面不可替代的人才,一样可以掌握下一个开花的
时间点,振华电子人资课长江庆芬、旺能光电人资经理王郁惠都异口同声表示,当然,早一
步意识,才能缩短摸索期。太多转换工作的纪录,在人资眼中,终究不会是一份好的履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