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枢纽左坝肩下游边坡,在二期工程坝基开挖浇

筑过程中,曾于

1986 年 6 月和 1988 年 2 月两次出现沿覆盖层和部分岩基的顺层

滑动。滑坡体长

80m,宽 45m,高差 35m,最大深度 9m,方量约 2 万 m3。

 
  为了避免

1988 年汛后左导墙和护坦基础开挖过程中滑体再度复活,确

保基坑的安全施工,对左岸边坡的整体进行稳定分析后,决定在坡脚实施沉井
抗滑为主和坡面保护、排水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沉井结构设计根据沉井的受力状态、基坑的施工条件和沉井的场地布置

等因素决定,沉井结构平面呈

“田”字形,井壁和横隔墙的厚度主要由满足下沉

重量而定。井壁上部厚

2000px,下部厚 2250px;横隔墙厚度为 1250px,隔墙底

高于刃脚踏面

1.5m,便于操作人员在井底自由通行。沉井深 11m,分成 4、3、4m

高的

3 节。

 
  沉井施工包括平整场地、沉井制作、沉井下沉、填心

4 个阶段。

 
  下沉采用人工开挖方式,由人力除渣,简易设备运输,下沉过程中需

控制防偏问题,做到及时纠正。合理的开挖顺序是:先开挖中间,后开挖四边;
先开挖短边,后开挖长边。沉井就位后清洗基面,设置

φ25 锚杆(锚杆间距为

2m,深 3.5m),再浇筑 150 号混凝土封底,最后用 100 号毛石混凝土填心。

 
  沉井工程建成至今,已经受了多年的运行考验。目前,首部边坡是稳定

的,沉井在边坡稳定中的作用是明显的。

 
  

1.3 混凝土框架和喷混凝土护坡

 
  混凝土框架对滑坡体表层坡体起保护作用并增强坡体的整体性,防止

地表水渗入和坡体的风化。框架护坡具有结构物轻,材料用量省,施工方便,适
用面广,便于排水,以及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下山包滑坡治理采用混凝土护面框架,框架分两种

型式。滑面附近框架,其节点设长锚杆穿过滑面,为一设置在弹性基础上节点受
集中力

的框架系统;距滑面较远的坡面框架,节点设短锚杆,与强风化坡面在一

定范围内形成整体。

 
  下山包滑坡北段强风化坡面框架采用

50×1250px、节点中心 2m 的方形

框架,节点处设置两种类型锚杆:在

550~560m 高程间坡面,滑面以上节点垂

直于坡面设置

φ36 及 φ32、长 12m 砂浆锚杆,在 565~580m 高程间坡面则设垂

直于坡面的

φ28、长 6m 的砂浆锚杆,相应地框架配筋为 8φ20 和 4φ20。框架要求

在坡面挖

750px 深,1250px 宽的槽,部分嵌入坡面内,表层填土并掺入耕植上,

形成草本植被的永久护坡。

 
  在岩性较好的部位可采用锚杆和喷混凝土保护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