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墙根跑浆、露筋,模板底部被混凝土及砂浆裹住,拆模困难。

4)墙角模板拆不出。

2.原因分析

1)模板制作不平整,厚度不一致,相邻两块墙模板拼接不严,不平,支撑不

牢,没有采用对拉螺栓来承受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以致混凝土浇筑时炸模。

2)模板间支撑方法不当,如只有水平支撑,当 1 墙振捣混凝土时,墙模受混

凝土侧压力作用向两侧挤出,

○1 墙外侧有斜撑顶住,模板不易外倾;而○1 墙与

○2 墙间只有水平支撑,侧压力使○1 墙模板鼓出,水平支撑推向○2 墙模板,使
模板内凹,墙体失去平直;当

○2 墙浇筑混凝土时,其侧压力推向○3 墙,使○3

墙位置偏移更大。

3)角模与墙板拼接不严,水泥浆漏出,包裹模板下口。拆模时间太迟,模板

与混凝土粘结力过大。

4)未涂刷隔离剂。

3.防治措施

1)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强度来承

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两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
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3)模板面应涂刷隔离剂。

4)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应有模板设计确定。模

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二)

轴线位移

1.现象
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

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

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挤偏模

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

1)严格按 1/10-1/15 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

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
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

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

向位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