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 31 卷第 13 期

(上接第 80 页)

式中,Q为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

3

/

min;

S为隧道的净断面积,

m

2

;V为巷道的最低风速,m/s。

隧道采用全断面掘进,净断面积为62 m

2

,代入式(2)

计算得:全断面掘进,Q=2 232 m

3

/min;隧道全断面掘进断

面积约为62 m

2

,按每次爆破长度2 m,每100 m

3

岩石消耗

炸药量123 kg(铁路预算定额标准)计算,则一次爆破的
最大炸药量为152 kg,代入式(2)计算得Q=1 900 m

3

/min。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取巷道最低风速计算方法所得

结果,Q=2 232 m

3

/min,

作为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3.3.2

瓦斯监测

根据枫树排隧道的实际情况,成立瓦斯安检站,配专

职管理人员6人,其中,站长1人,技术主管1人,瓦斯传感
器维护管理2人,通风管理2人。2人一组,3组人员每天8 h
三班倒。制定瓦斯检测地点及超限时处理措施,并严格
执行。

3.4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措施

洞内的所有机具设备和电线路设备采用全防爆型

设备。施工现场在洞口设指挥值班室,备配自动监控报
警系统,并按排人员昼夜值班。设立瓦斯灾害救护机构,

建立工地救护队。建立通讯指挥系统。洞内洞外设置各
种安全标志,洞内危险区域设置警标牌和瓦斯浓度记录

牌。外请专家进行针对性培训,所有作业人员都经过专
业培训后持证上岗。

4

对于瓦斯隧道的施工,随着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等

的不同,将会遇到更多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枫树排瓦

斯隧道的施工情况及技术参数的分析,为以后类似瓦斯

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赣龙铁路枫树排隧道瓦斯

测试及涌出量评价报告[R].重庆: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重庆
研究院.

[2] TB10003-2001/J117-2000,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S].

[3] TB10120-2002/J163-2002,

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S].

[4] TB10204-2002/J163-200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S].

趋势,往往形成富矿包。

Ⅱ号矿体:为银锰矿体,产于②号矿化蚀变脉中,呈

脉状,

具膨大缩小现象,矿体长约122 m,厚度1.82~4.98 m,

平均3.63 m,产状295°-310°∠72°-81°,Ag品位(34.2~694)

×10

-6

,平均254.26×10

-6

,Mn品位(1.07~24.85)×10

-2

,平均

9.85×10

-2

,深部未控制。

Ⅲ号矿体:为银锰矿体,产于③号矿化蚀变脉中,呈

不规则脉状,矿体长约70 m,厚度4.82~5.77 m,平均5.3 m,
产 状95°~149°∠66°~78°,Ag品位(4.4~201)×10

-6

,平 均

66.99 ×10

-6

,Mn品位(5.94~26.14)×10

-2

,平 均 19.22×10

-2

深部未控制。

3.2

矿石的结构、构造及矿物组成

矿石具细粒变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等;

矿石构造有土状、蜂窝状、块状、细脉状等类型。

矿石矿物有辉银矿、硬锰矿、软锰矿、褐铁矿及少量

铜之次生矿物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绢云母、
长石、石榴子石、蔷薇辉石等。

4

矿床成因探讨

4.1

成矿物质来源

区域上霞浦岩体广泛出露,呈岩基、岩枝状产出,出

露面积约200 km

2

,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钾长花

岗岩,矿区处于霞浦岩体外接触带上,霞浦岩体为其提

供了丰富的矿物质来源。

4.2

成矿构造及成矿方式

矿区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北段之东缘,处于区域断

裂秦屿——

—霞浦北北东向大断裂南西段,福鼎 (秦屿)

——

—霞浦晚侏罗世火山喷发(亚)带南段。中生代中酸性
岩 浆 喷 发 、侵 入 活 动 频 繁 ,富 含 矿 物 质 的 热 液 沿 秦
屿——

—霞浦北北东向大断裂运移,随着温度、压力的降

低,在断裂破碎带及其次一级裂隙富集成矿。

4.3

矿物组合特征

矿物组合为软锰矿、硬锰矿、褐铁矿、辉银矿、铜之

次生矿物、石英、绢云母、长石、石榴子石、蔷薇辉石等。
矿石结构有细粒变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胶状结构,矿
石构造有土状、蜂窝状、块状、细脉状构造。

综上所述,根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的地质构造条

件、成矿方式,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矿体围岩
蚀变特点分析,该矿床成因类型可能为矽卡岩风化淋漓

型银锰矿床。

参考文献:

[1] 吴文森.福建省永安小陶锰矿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

讨[D].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2000.

[2] 梅光贵,张文山,曾湘波,等.中国锰业技术[M].长沙:中南

大学出版社,2011.

陈庆寿:福建霞浦驸马洋银锰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