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第4期

戴海峰,等:插电式燃料电池车锂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

  

泡沫,其导热系 数 为λ

=0.

023 W · (

m·K)

-1

计厚度为δ

=25mm;电池包 外 壳 设 计 内 层 用 钢 板,

导热系数为λ

=49.

8 W· (

m·K)

-1

设 计 厚 度 为

δ

=0.

8 mm;因 此,电 池 包 外 壳 导 热 系 数 为

k=1/

δ

λ

+δ

λ

)=0.

92 W · (m

·K)

-1

因 此 得 出

Δ

t=8.

69 ℃.若电池包尺寸取为40cm×30cm×20

cm,则外界向电池包内部的渗入热约为

kAt

9 W,其中

A 为换热面积.

1.

2 设计目标

本研究中设计的热管理系统需要同时保证两项

温度 控 制 指 标:① 根 据 磷 酸 电 池 自 身 的 高 温 特 性,
在测 试 工 况 和 实 车 运 行 中,保 证 电 池 表 面 的 最 高 温
升不超过6 ℃;② 保 持 电 池 温 度 的 均 匀 性,即 保 证
电池单体之间的温差不超过3.

5 ℃.对 于 目 标 ②,这

里需要说明一下.图2所示为7节电池单体在 40A
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电池放置在环境舱中,
环境舱设定温度为24 ℃).可见,不同电池单体自身
发热量相差并不大,因此,一般只要保证电池单体与
空气的换热均匀一致即可满足.并且由于热容较大,
电池 温 升 较 慢,这 一 定 程 度 上 降 低 了 热 管 理 系 统 的
负荷

8-11]

图2 自然对流下单体电池间的温度差异

Fi

g.

2 Temperature 

enc

s 

among 

s 

unde

he 

na

ura

 

conve

on 

cond

on

2 系统方案

2.

1 冷却介质选择

从前述的发 热 量 计 算 中 可 以 看 出,插 电 式 燃 料

电池车的电池发热量不大,加之 40A·h 电池自身
热容较大,因 此,热 负 荷 相 对 较 小,本 研 究 中 采 用 空
气作为冷却介质,即采用风冷方案.目前采用空气对
电池进行冷却的热管理系统又分为自然对流冷却法
和强 迫 空 气 对 流 冷 却 法.本研究采用强迫空气对流
冷却法.对于上述热管理系统温度控制目标①,通过

加大 电 池 和 气 流 之 间 的 对 流 换 热 系 数 来 达 到,对 于
控制目标②是通过流场设计保证单体电池与空气的
换热量均匀.

2.

2 结构设计

结合整车布 置 方 案,在 前 期 工 作 和 初 步 仿 真 计

算的基础上,图3和图4为本文设计的结构方案,图

3是风道模型,图4 是 整 个 电 池 包 的 3 维 数 模.从 图

3中可 以 看 出,冷 却 风 扇 安 装 在 出 风 口 处,通 过 吸

风,将冷却空气吸入电池包内部.冷却空气首先进入
一个 渐 变 的 内 部 风 道 1(位 于 电 池 包 内 部,渐 变 角

°),然后经由单体电池格栅(图1b)流 经 每 个 单 体 电

池表面,从而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带走,以达到冷却电
池的效果.空气流经电池表面之后,通过渐变的内部
风道2(位于电池包内部,渐变角4°),从出风口排出.
利用这种方案设计达到上述两个控制目标.

3 仿真评估

3.

1 建模与仿真环境

利用 Cat

a 软件建立电池包的数模,

An

 

em

CFD 软件对数模进行前处理,画3维计算网格.然 后

导入 Fluent软件中,选择求解器,边界条件.进行模
拟计 算,得 到 其 温 度 场、速 度 场 和 压 力 场 的 相 关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