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关注大学生就业求职对策:

 

应聘大企业 先查底细

眼下正值2007年各大知名企业涌进全国众多名校抢人才的时候,但是大学生在兴奋与激动之余也要在

校园招聘前做足功课。面对大学生来参加招聘会却对企业情况 一问三不知 的状况,日前,在复旦举行的盛
大网络2007年校园招聘启动仪式上,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就向大学生再三强调: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现场回放

名企现场招聘遭遇 一问三不知

盛大网络此次名为 寻找未来互联网精英 的招聘活动一上场就给大学生们来了个下马威。盛大网络高级副总

”“

裁凌海问大学生两个问题: 我们是做什么的企业? 我们每年有多少账单是用电子银行卡支付? 结果第
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回答正确,第二个问题更是让现场鸦雀无声。如此突如其来的尴尬场面,企业和学生都无
言以对,而随后,企业还宣布了本次校园招聘,只接受招聘会现场投递的简历,不接受网上投递简历。这又
让很多没有事先带简历大学生不得不放弃了这次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凌海指出,在参加企业招聘会之前,对企业有所了解应该是应聘大学生必做的功课。如此一
来,招聘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而大学生也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求职机会,但有的同学则表示,反正不久其他
大公司还会在学校里开宣讲会,这次没准备好,下次再准备也不迟。

成功者说

把自己想法融入企业文化
曾经是北京大学销售专业研究生的小彤就是通过校园招聘而顺利进入一家跨国知名运动产品公司的。据小彤

回忆,当时第一轮是在北京邮电大学进行笔试,然后去公司总部面试。 八个人随机抽签,分成两组进行小
组讨论,再随机抽题进行辩论。和我一同面试的有四个人大本科生,还有一个人大法硕。我幸运地通过了。接
着是和公司的HR经理面谈,主要针对简历上的资料做进一步了解,聊了有半个多小时,最后是和产品经

理面谈。 她说, 笔试前我浏览了这个公司网站的相关信息;在接到面试通知时就仔细阅读网站的内容。在
面试中有些问题虽与公司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我们可以套用它的企业文化来组织答案,这样就会显得漂
亮些。当然要做到不露痕迹。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当时有一个学生,他的每句话都涵盖了这个公司的元
素,给人感觉很虚假做作。后面有个人尺度就把握得比较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公司以及公司运动产品的

认同,这就让人很舒服。
??而小彤的准备又不一样,不仅看了该公司网站,还上google、百度等网站搜索了大量相关信息,像
公司的近期活动、销售策略等,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照抄网站的资料,这样才能心里有底。这样小
彤在做了大量准备之后,对面试驾轻就熟,赢得了考官的肯定,现在她已经是这家运动品牌公司销售部的
一名业务骨干了。

专家建议

 

多方搜索 研究应聘企业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表示,企业一次次面试应聘者,以期通过应聘者越来越难以事先

准备的反应,考量其真实水平。但是,绝大多数面试官不可能像应聘者一样,做好被 考问 的准备。在这种

情况下,应聘人员出其不意地使用一两招 进可攻,退可守 的招数,或许可以起到 后发而先至 的效果,
你要保证自己对所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有着相当的了解。因此,求职前,要先了解一下公司的情况:总公司所
在地、规模、架构、背景、经营模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概况等最好事先有概略性的了解,如
无法得到书面资料,也要设法从该公司或其同行中获得情报。包括业绩的表现、活动的规模以及今后预定拓
展的业务等,若能得到业界的评价更好。其实,这些信息最好是在投简历的时候就应该要知道的。
??另外,应聘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对个人发展极为重要。一个聪明的求职者,不难在面试过程中过
滤出一些关于企业文化的信息,从而判断出企业的环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断出如果入职该企业,上升通
道中是否有被限制因素。在面试时,公司了解你的同时,你也可以对公司的情况进一步了解,谈到工资和待
遇时,对含糊其辞的公司,也要提高警惕。避免因为急于找到工作而上当受骗,特别是不要轻易给招聘单位
预付任何费用,进入某个公司也不要盲目欢喜,要观察、思考、谨慎、机灵,不要投错公司,错位就业会引发
多米诺效应。

 

校园竞聘 三步准备工作不可少

校园招聘是企业最方便、成本最低的大规模引进人才的渠道,高校是企业可以集中挑选高素质人才的最佳场
所,比如微软从全国高校中可以选拔出200个精英,而这200人如果从社会上依靠猎头公司一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