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

       

2011 年 6 月 22—23 日,北京某著名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 A 在北京易普

劳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易普劳 )接受了两天的简历写作和

面试技巧的培训。和他在一个班级学习的还有几个本地的下岗职工和外地来

   

京的打工仔。

    小 A

不愿向记者透露他的学校和姓名。但是他告诉记者: 我觉得参加易

普劳的培训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的求职意项是外企大公司,听听有关人力资

”   

源专家的建议肯定会有所帮助的。

    记者从小 A 那儿了解到,他从去年 10 月份就开始折腾简历的事了。在此

之前,学校老师也进行过类似的培训指导,而且网上也有很多简历制作模

 

板和诸如简历写作的技巧等文章。小 A 依据从这些途径获得的知识制作了自

己的简历。但是,令他失望的是,他所寄送出去的简历大都泥牛入海,杳无

音信。眼看最后签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小 A 开始着急了,当他从报纸上获

悉有专业公司进行相关培训的消息后,他咬咬牙出了 450

   

元钱就来了。

    小 A

说: 从现在开始,接下来的三个月是最关键的时期,我必须提前做

好最充分的准备。 小 A

所说的 最充分的准备 包括:参加简历制作和面试

技巧培训,置备一套上档次的衣服,动员所有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的亲属

   

帮他找工作。

    两天培训下来,小 A

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制作和投放简历也要 到什么山

唱什么歌 。他说,此前自己的简历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干部履历表,但

  

是也和干部履历表差不离。

    

 

事实上,像小 A

   

这样,在制作简历方面需要帮助的人还不少。

    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处的负责人齐云志说,今年,将有 212 万名

大学毕业生涌进职场,比 2002 年整整多出了 67 万人。因此,今年的求职在

比拼学校、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靠用心和投入,包括对简历和面试的重

   

视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