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1章 儿科常见症状及疾病护理常规

一、发热

发热即体温高于正常。为小儿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防御疾

病和适应内外环境异常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如高热持续过久,可使机体内调节功能失常,
影响小儿健康。

(一)

    

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婴儿总液体量 100~150 毫升/公斤,

儿童 60~80 毫升/公斤,必要时可静脉补充液体。

(三)供给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

能进食者应给以鼻饲。

(四)每四小时测体温、脉搏和呼吸一次,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每 1-2 小时测体温一次,

必要时随时测量,对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或体温骤升 1.5℃或骤降 2℃的患儿应监督复测,
必要时要同时测肛温,并准确记录;体温超过 38℃,应根据病情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多采用放置冰袋、冷湿敷、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以及针刺等

措施。一般新生儿多采用物理降温,松开包被,多喂水,但不主张冷敷或药物降温,以防
并发症的发生。
    2

 

、药物降温。

    (1)复方阿斯匹林(APC)口服,10-20 毫克/公斤/次,血液系统疾病、肝、肾有损害者
慎用。

(2)安痛定肌肉注射,一岁以内,0.5-1 毫升/次,一至五岁,0.6~1.5 毫升/次,

五岁以上,1.5-2 毫升/次。

(3)赖氨匹林肌肉注射或静脉推注,
(4)中成药如:羚羊角粉,新癀片等口服;小儿退热栓塞肛。

    凡采取降温措施者,均应在处理后 30 分钟测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并在体温单相应栏

   

内标明。
    (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热型变化及所伴随的症状。采取药物降温的病儿,应注意用药
后的反应,避免体温骤降,而引起大汗淋漓、虚脱等现象,若出现呼吸浅促、脉搏细弱、,
四肢发冷,应立即进行相应处理,发热伴寒战者应给以保暖,以改善微循环。
    (六)注意皮肤护理,出汗后应立即擦干,经常擦浴以保持汗腺的散热功能。
    (七)加强口腔护理,高热时液体消耗太多,唾液分泌减少,维生素缺乏,可继发口腔炎,
应每日进行 2~3 次,口唇涂以滑润油,以防干裂。
    (八)对伴有呕吐、腹泻病儿,应观察其呕吐物、排泄物的性质、量、颜色,以及皮肤是否干
燥、眼窝凹陷等。

(九)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同时应用镇静剂,以防高热惊厥,并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二

    

、惊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婴幼儿尤为多见,为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
致,病因繁多。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多数伴有意
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青紫、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并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应分秒
必争,进行急救并加强护理。
    (一)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取头侧平卧位,解开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