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30 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 30

 

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例特征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

析 2000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 30 岁以下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
资料,以及随访部分患者的月经生育情况等,

 

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我院 10 年期间共收

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721 例,30 岁以下的患者 56 例,占 7.77%,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
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体恶性肿瘤。子宫体恶性肿瘤前 5 年收治数为 0,后 5 年的
收治数为 3;宫颈癌收治比例从前 5 年的 7.7%上升到后 5 年的 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0 岁以下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Ⅰ期诊断率分别为卵巢癌 76.7%,宫体恶性肿瘤
100%,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35.7%,宫颈癌 66.7%。14 例卵巢癌患者行了保留生育功能的手
术,12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只用化疗,1 例宫颈原位癌患者行了宫颈锥切术。电话随访成功
的 10 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月经均基本正常,获得总妊娠数 4 例,其中 3 人各育 1
人;随访成功的 9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月经均能恢复基本正常,共有 2 个妊娠,已出
生一活胎;1 例宫颈原位癌患者行了宫颈锥切术尚在随访 1 年中,

 

无妊娠记录。结论 30 岁以

下年轻女性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
体恶性肿瘤,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各种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

 

巢功能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探讨总结中并形成规范。

 

  【关键词】 年轻女性;恶性肿瘤;诊治
妇科恶性肿瘤高发于年老患者,但年轻患者的发病也不容小视。30 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正处
在旺盛的生长发育或生育期,一旦发生妇科恶性肿瘤,恰当的治疗对保护生理机能及生育功
能就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分析 30 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例特征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措
施,

 

对恰当地诊治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0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间在我院住院诊治的 30 岁以下的妇科恶性肿
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患

  者的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及随访月经生育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按
前后各 5 年两组统计,比较不同组间的构成比例、诊治期别等差异,采用 χ2 检验,当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我 院 10 年 期 间 共 收 治 妇 科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721 例 ,30 岁 以 下 的 患 者 56 例 ,占
7.77%。30 岁以下患者的平均年龄 25.8 岁(13~30 岁)。未婚者 30 例,已婚未育者 15 例,已婚已
育者 11 例。各妇科恶性肿瘤发生率排位分别为卵巢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宫颈癌和子宫
体恶性肿瘤,卵巢癌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占 76.7%(23/30)。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见表
1

 

  2.2 按前后 5 年分两组进行统计,比较不同组间妇科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例。见表 2。子宫
体恶性肿瘤前 5 年收治数为 0,后 5 年的收治数为 3;宫颈癌前 5 年排位第 3,后 5 年的排位第
2,所占比例从前 5 年的 7.7%上升到后 5 年的 2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 例宫颈
癌患者中 6 例行高危型 HPV 检测阳性,另 3 例未行 HPV 检测;7 例患者初次性交发生在 20
岁前,3 个患者承认有 2

 

个以上性伴侣经历。

  2.3 各类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期别的比较,见表 3。30 岁以下患者妇科恶性肿瘤的Ⅰ期诊
断率分别为卵巢癌 76.7%,宫体恶性肿瘤 100%,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35.7%,宫颈癌 66.7%。前 5
年与后 5 年相比各种妇科肿瘤的Ⅰ期诊断率无差别(P>0.05)  

  2.4 30 岁以下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统计,见表 4。14 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患者
行了切除单侧附件以保留生育功能,其余卵巢癌患者均行了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所有患者
均加用化疗。14 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中,12 例只通过化疗治愈,另 2 例在化疗的同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