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林业能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潜力巨大的林业能源
  林业能源是人类最持久和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自从先民发明钻木取火,以薪材为
生产生活能源,已经历 5 万年,至今在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村中,薪材仍是主要生活能源。
  当今世界面临矿物能 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挑战,许多国家为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正在大力开发可再生、少污染的新能源,以替代矿物能源。
  中国是经济发展快速而能源资源紧缺的大国。据社科院调查,按已探明储量和开采能
力测算,全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采年限,分别只有 80 年、15 年和 30 年。石油进口依
存度已达 42%,对国家能源安全十分不利。同时,我国能源消费以燃煤为主,是环境污染
主要来源,目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释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二位。种种情况表明,能源
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
  胡锦涛主席指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资源和环境污染的根

本措施。国家 十一五 规划,已将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并强

调 加快发展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并储存于生物质中的能量。据专家研究,
地球上每年由此固定的生物质能,相当于世界总能耗的 10 倍以上,其中约有 2/3 存在于
占陆地面积 27%的森林之中,所以林业能源是主要的生物质能。目前薪材是继石油、煤炭
和天然气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2005 年全世界薪材消耗量达
15.5 亿立方米,占木材总消耗量 31 亿立方米的 1/2。
  我国现有森林面积 1.7 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尚有 5400 万公顷宜林地和大面积的
矿山、油田复垦地等边际性土地,可供发展林业。经过加强对现有林的培育和合理利用,
并积极发展能源林和林业能源产业,对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将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育薪炭林是缺柴地区的迫切需求
  薪炭林是我国传统的能源林,全国约有 65%人口依靠薪炭林供应生活能源。由于不少
地区人多林少,约有八千万农户薪柴短缺,制约着生活改善和生产发展,并导致滥伐林

木和乱挖草根,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党中央、国务院曾多次发布指示,指出了 农村能源

” “

问题应作为国家的战略问题对待 , 在燃料困难的地方,应把发展薪炭林作为植树造林

的首要任务 。
  林业部在 1981-1995 年间,曾在全国开展 100 个薪炭林试点具建设,累计造林约 500
万公顷,涌现出一批效益显著的先进典型,从速生薪炭林中,提供了薪柴、饲料和编织材
料,不仅解决了烧柴困难,而且促进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当地农

” “

民称之为 温饱林 、 脱贫林 。
  近几年来,我国森林经营只划分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类。由于公益林有国家大量投资,
商品林经济效益显著,都有很大发展,而薪炭林则被冷落,不仅新造林极少,原有林也
在萎缩。据国家林业局第六次(1999~2003 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报告,全国薪炭林总面
积为 303 万公顷,比第四次(1989~1993 年)清查面积 428 万公顷,减少 125 万公顷。据
了解我国年需薪材约 2.1 亿立方米,实际供应仅 1.1 亿立方米,缺口很大,应引起重视。
  据在河南、广东等省调查,有些地方封山育林后,本已解决水土保持和烧柴问题。自

从划为天然林保护区后,禁止上山打柴,群众埋怨 守着青山没柴烧! 还有不少农村迫
切要求政府帮助他们发展薪炭林,以解决烧柴问题。
  我国农村能源消耗结构,薪柴与秸秆共占 43%,是主要生活能源;其次是煤炭,约
占 39%;再其次是电、油、沼气、太阳能等。从今后发展看,秸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很少,
增产潜力受到限制。煤炭作为农村生活能源,主要由小煤窑生产,而小煤窑则因乱采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