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庐山会议旧址建筑艺术

    

庐山会议旧址,原称 庐山大礼堂 ,建于 1937 年,与三十年代所建庐山传习学舍、图

书馆同系民国时期 庐山三大建筑 。

  大礼堂建成时为一综合功能性公共建筑。

  1937 年 6

月,中央社电称: 庐山大礼堂内分两层,下作膳厅,上为礼堂,可容纳数

千百人,并可放映电影。 室内一层前部为绿豆水磨石地面,混凝土井字梁天花。

  沿回廊式木楼梯踏上二层,地面为东北松木茏地板。内廊前方五扇大型钢窗,采光极
佳,既沉稳、大气,又透出几分精致、灵巧,放眼望去:远山、近水、建筑、植被如诗如画,
门前挺立的龙柏树,树干和枝丫奇屈虬盘,迸发勃勃生机。

  内廊,面北,前方为舞台,高出地面一米,配有乐池,台侧为八字墙空间极高达 6
米,由木条和音质板组合成蓝白相间的方格天花,正中央如意云圆盘灯座下悬挂一盏三
层 100 头环形吊灯,周围四盏灯饰呈花瓣状环绕,两旁各五盏铁质回文镶边长方形玻璃
罩吸顶灯,灯火辉煌,豪华气派。

  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的 庐山大礼堂 别具风格,背倚青山,临水而建,坐北朝
南,溪流环抱,选址相当讲究,渗透了浓厚的传统观念。技术处理上采用了西方的技术、
新型材料、设计方法,同时又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形式、元素、构图方法,既体现中华民族的
风格,又具有西方建筑特色,使中西建筑艺术巧妙结合。与高峻、清秀葱茏的庐山大自然
神韵相融合,成为庐山近代建筑典范,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政治、军事、教育活动的中心。解放后,

庐山大礼堂更名为 庐山人民剧院 ,成为庐山人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正门门头上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