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image

建筑作品应当实现中国文化的连续

李兴钢

谈到中国性的问题,我认为尊重此时此地是重要的。以万万树 MOMA 为

例,这是由奥地利建筑师主持设计的,因此我认为不管是由哪国的设计师主
持工作,只要在中国土地上,在北京,为将要买这里房子的中国人做设计,
然后跟中国的材料、技术、施工打交道,其实都会面对非常非常具体的中国问
题,而在面对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肯定会接触到中国性的问题,某种程
度上已经解决了带有中国属性的一些问题。
  这与我们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建筑假设都有关系。我记得差不多十多年前,
就已经开始探讨中国性的命题。当时就有人提出,在中国盖房子,面向的是中
国人,又是中国建筑师,那么设计出来的自然就可被视为现代建筑的中国表
达。但是,为什么在这种争论开始了这么多年之后,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依然
没有停止,我认为,其实问题并不像上面说的这样简单,而有更为复杂的文
化问题。
  在我看来,中国社会文化、社会的发展跟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虽然我们
一直认为我国是一个文化延续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在事实上,特别是在近
几十年、近一百年,中国文化一直处于相对支离破碎的状态,并非是连续的。

可能也基于这些原因,体现在建筑上,才会有 欧陆风 及各种外来建筑文化
的插入,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我文化的茫然。这种茫然,在我们这一代、下一
代、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会持续下去,因此,我们才有责任去对真正意义上的
中国文化有所追寻、有所发掘、有所接续。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也是我们现
在还在谈论建筑中国性这个命题的意义所在。